中青报客户端

  • 08版:共青周刊·挑战杯专题    上一版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深耕“挑战”沃土 滋养科创巨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通讯员 王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4月13日   08 版)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上,“挑战杯”的会旗通过“云端”,从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交接到了位于贵阳的贵州大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3月29日晚,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授奖名单通过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正式公布,短短30多分钟,此篇推文阅读量就已超过10万。本届竞赛搭建“1+3”赛事架构,包括主体赛和红色专项活动、“揭榜挂帅”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累计有2500多所高校的2.2万件作品参赛。首次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网络主题直播和学生作品云展厅等吸引600多万人次学生参与,参赛高校数、学生人数、影响带动学生人数均创新高。

    “挑战杯”竞赛已经走过了32年辉煌历程,这项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赛事,如何始终在高校和社会上保持如此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力?

    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扎实信仰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科技创新工作,指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提出了殷切期望。竞赛自1989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育创新性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由当初几所高校同台展示的“小剧场”发展成为每届覆盖全国2000余所高校、吸引200多万大学生参与的“大舞台”,引导广大高校学生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多位院士和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以上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竞赛已然成为为国培育优秀青年人才的创新摇篮。

    守正创新,踔厉笃行,培植遒劲枝干

    从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贯彻落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青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每届“挑战杯”竞赛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把握时代脉搏、健全组织机制、丰富赛事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完善改革举措、探索优化发展,不断增强赛事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本届竞赛围绕“群众性、客观性、交流性”持续优化改革:一是按照“逐届优化提高评价标准、促进校级赛事水平逐步提升”的思路,完善校赛激励机制,夯实校赛基础地位,高质量举办校级赛事、挖掘优秀人才、活跃校园创新氛围。江苏、陕西等省已实现本科参与高校100%全覆盖,浙江、广东、贵州等省高校参赛率和作品数均创历史新高。二是充分重视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完善优化赛事评审,从严规范办赛。制订工作方案,评审过程闭环管理,评委现场打分,评审工作客观透明。三是通过组织云上“红色课堂”、黑科技作品线上展览和院士讲坛暨交流分享会等活动加强交流,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累计观看播放量超千万人次。

    心怀大局,聚焦青年,繁茂奋进绿叶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挑战杯”竞赛围绕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要求改革优化,在自然科学类学科导向和学科领域上,分别鼓励基础学科研究和侧重前沿领域;在哲学社会科学类增设新类别,引导青年学生提升社会化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组织丰富的赛事交流活动,深化共青团与高校教学和科研部门协同育人,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帮助学生有效和充分地实现成果转化。搭建线上展示平台,将逐级竞赛过程变为生动的、广泛的全网教育课程,发挥示范作用、榜样效应,引导青年爱好科学、参与科创、形成氛围,倍数放大工作效果、提升育人成效,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挑战杯”竞赛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抓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竞赛将继续找准服务“国之大者”的切入点,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优化改革、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弘扬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以科创报国的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通讯员 王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13日 08 版

深耕“挑战”沃土 滋养科创巨树
唱响科创主旋律,用科技梦托起强国梦
科创筑新梦 挑战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