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引入新观念 转变旧脑筋

——江苏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系列报道之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4月19日   01 版)

    从创办星宝计划青少年服务中心到代表中国社会创业家登上美国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90后青年徐伟总能给身边人带来惊喜。

    这一切都源自2015年他从苏州大学毕业时的职业选择:放弃“热门”的计算机行业,甘愿做收入有限但他认为基层更需要的社工。

    现在的徐伟,是苏州大学团组织推出的引导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典型。类似的转变就业观念的朋辈典型,江苏团组织推出得越来越多。

    找问题:“懒就业”加频繁跳槽 就业观念需引导

    最近,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团建指导员任重威一直关注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态势。这名干了14年的“老辅导员”,已经带了7届学生。

    2021年,在任重威的辅导下,该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某班成为全校的就业“明星班”,除6人转本升学外,其余32名同学全部实现就业,更有7名同学在就业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获得岗位升迁。更令师生惊讶的是,这个班在1年前还是就业观望的全校“老大难”班级。

    2020年9月,这个班38名同学迎来大三学年。与同届学生忙着找实习、找工作相比,这个班却没什么动静。

    任重威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种“就业投机”的短视观念:要么感觉达不到自己的标准,便不就业;要么哪家公司待遇好、工作轻松,就去哪里,频繁跳槽。

    为此,任重威组织全班开展“匠心修炼”专题教育和“促就业,建新功”主题团日活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同学们的就业心思。

    他告诉大家,“这种观念,不仅很难得到长远发展,个人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得不到提升,待遇水平始终不高,发展前景始终不好,最后陷入‘死循环’。”

    他还积极联系校团委、专业老师、就业指导中心等,整合各类招聘信息,并请专业教师判断,遴选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好企业、好岗位,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岗位应聘,增强同学们的信心。

    在帮扶学生的过程中,任重威还发现,在消极就业心态的背后还隐藏着学生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嫌弃”——越是寒冬酷暑工作越忙,他们不愿吃这个苦。

    事实上,与其他专业相比,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算得上是“香饽饽”,不仅供需比例达到1∶6,毕业两到三年月薪就可达到1万元以上。

    其实,这种对岗位挑剔、不愿吃苦、不愿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就业观念,并不只存在于任重威的班中。部分高校尤其是职业类高校学生,就业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工厂”。

    与这种心理伴随而生的还有对所谓热门岗位的执着。据有关调研显示,部分学生执着于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报考率高达80%,却只有20%-30%的成功率。

    “一方面是‘三考’延长步入工作岗位的时限,‘懒就业’‘慢就业’‘躺平’等观念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大学生产生‘社恐’和‘啃老’等现象;另一方面是,一个工作干不了多久就快速跳槽。”南京审计大学辅导员尹曦告诉记者,就连一些进入银行系统的学生也存在类似现象,即便这个岗位在外人看来已经很优质,“他们或追求稳定,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追求经济效益,选择更赚钱的职业”。

    无锡学院团委的陈凯峰,曾于2011年至2018年担任专职辅导员。通过观察,他告诉记者,引发毕业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毕业生对职场和社会的了解有限,缺乏对自我和企业的全面认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缺乏理性认识和明确的发展规划,习惯于随波逐流,导致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存在盲目心理,对自己选择的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一些工作单位对这些参加工作不久的高校毕业生缺少专业培训、发展引导和人文关怀。

    破误解:树榜样进企业 植入正向观念

    一边是“岗位缺肯吃苦的学生”,另一边是“学生感觉没有好岗位”,解决此类“结构性”就业困境,需要团组织从观念和心理入手,转变旧脑筋,植入新观念。

    “改变就业观念,既要站在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透彻说理,也要用一些案例进行教育。”任重威说。为此,他专门联系了本校同专业的往届校友,特别是往届分团委、学生会中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干部,开展了“母校有约”系列讲座。

    在与校友的交流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工作不只是赚钱,着眼点不能只停留在薪资上,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工作,利用工作岗位不断提升自己。

    类似的做法在很多高校均有开展,比如南京审计大学团委依托“信仰公开课”、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毕业生等与学生聊规划、话就业;淮阴工学院团委开设“校友大讲堂”,邀请杰出校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来校讲座,常态化开展“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优秀毕业生寻访”等主题教育活动;江苏师范大学团委则组建“青年就业宣讲团”,结合思想引领工作开展就业主题宣讲和交流活动,当好青年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引导员。

    在省级层面,江苏共青团组织学生对劳模工匠、优秀毕业生典型开展寻访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等,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讲活动。

    团江苏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榜样的真实经历,尤其是朋辈间的故事,更能让学生们认同。这些人的事迹,不仅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行行出状元’的观点,汲取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更让他们知道所有成绩背后都饱含汗水和心血,这对他们就业来说至关重要。”

    2021年,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级建筑学专业的张羽,顺利地与自己心仪的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他之所以能与这家企业结缘,源于暑假期间两个月的实习。

    在推进“百校千企万岗”工作中,常州工学院团委自2021年4月起,开展了“万生进千企、百家进校园”的活动。张羽参加了“万生进千企”实践团队。

    “我们每年组建200余个实践队,以参观学习、岗位体验、志愿服务、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工作实际情况。”常州工学院团委书记许文婷说,“与一般的社会实践相比,更侧重组织学生赴专业所属行业企业实习实践。”

    她认为,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不仅检验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尽早体验到职场环境,转变了学生因不了解职场而造成的岗位误解,提升了就业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岗位的价值认同。

    事实上,类似活动并不只在常州工学院开展,江苏各高校都有进行,只不过形式各异。

    比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2019年起,在每个新生团支部实施“一支部一名企”,由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兼职班主任,并组织各新生团支部进企业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体验职业情境,感受企业文化。2021年,团徐州市委深化“彭聚菁英”大学生在徐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累计开发大学生实训实习岗位1万余个,并对来徐实训实习的大学生提供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实习补贴。

    在省级层面,江苏共青团开展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及兼职锻炼4种模式为主的全省大学生职场体验活动。去年共募集近1.3万个政务实习岗位、两万余个企业实习岗位,为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对于高校而言,要加强对大学生求职观、就业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勇于面对挫折困难挑战的精神,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其中能够实现本人价值追求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方向要求的工作作为职业。”陈凯峰补充说,最终还是要依靠高校和社会一起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人生价值观。

    尹曦认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学生入学起就注重引导,一对一分析他们的实际情况。对就业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还要及时借助共青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专业力量,对其进行心理调适指导。

    重导向:到需要的地方去 书写广阔天地新篇章

    放弃留校机会,选择到基层工作,中国矿业大学2021届硕士毕业生李栋的就业选择,让身边很多人既惊讶又钦佩。

    惊讶的是,作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凭借他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和表现,找个好工作并不难,可他却放弃了;钦佩的是,他甘于扎根基层,到徐州市邳州戴圩街道林子村任职,为当地老百姓排忧解难。

    李栋作出这样的选择,与中国矿业大学团委组织的活动有很大关系。

    2020年,校团委书记谢发国带领学生参加了由邳州市主办的“千名学子看邳州”活动。正是在这次活动中,李栋看到了家乡正快速发展,急需人才,于是下定决心毕业后回家乡建设。

    李栋只是江苏省大学毕业生扎根基层的一个代表。近年来,为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江苏共青团通过组织各种体验活动、“西部计划”及“苏北计划”等,引导学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念,动员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1年6月,杨耀堂结束了在河海大学的4年求学时光。在校期间他辅修了双学位,参加了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作为河海大学2021届“魅力毕业生”,杨耀堂不愁出路,但他最终选择的是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近年来,团江苏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加大“西部计划”政策宣讲力度,树立起鲜明的“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的导向。2021年,江苏省共有512人参加全国“西部计划”。

    在江苏省,除了“西部计划”外,团省委还深入推进本省实施“苏北计划”。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累计选派了11612名志愿者在苏北5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每年有60%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留在了苏北,90%以上扎根在县级以下的基层一线干事创业,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人才……

    基层岗位中最重要的就是乡村。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也成为江苏各级团组织引导学生就业的方向。

    最近,高邮市高邮街道农业农村局的王蒋龙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要防疫,一边要承担瓜菜技术的推广工作。

    这名00后青年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2020年毕业时,她曾一度纠结要继续深造还是返回家乡,当了解到家乡农业农村局人才短缺时,最终选择回乡工作。

    “现在,我是单位最年轻的技术员,每次他们过来争着问我新技术怎么用的时候,我都非常有成就感。”王蒋龙说。

    “近年来,校团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农业高职院校专业优势,积极引导毕业生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大家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吴春花说。

    为了动员更多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事业,2022年2月,团江苏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等多家单位发布《关于实施2022年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意见》,决定将“苏北计划”正式扩容升级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升级后的‘苏北计划’把服务范围从苏北拓展到全省各地,重点支持12个省级重点帮促县区、‘6+2’片区,每年选派1000名以上应届大学毕业生赴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团江苏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结合‘信仰公开课’‘劳模工匠、优秀毕业生’寻访等活动载体,培养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肯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理念,树立鲜明的‘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的工作导向,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走向广阔天地书写人生、实现梦想。”团江苏省委负责同志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19日 01 版

习近平向杜特尔特总统致慰问电
引入新观念 转变旧脑筋
艰难中守护上海 青年冲在战“疫”一线
当前中国经济十问
一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开局迎难而上
“青年大学习”:紧跟着中国共产党打破一个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