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搭世界性舞台 育国际化人才 树国际化标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4月21日   06 版)

    “一天的时间可以做什么?”“可以环游世界?”

    被春意包裹的周末,对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刘皖玉同学来说,比躲在被窝里更有趣的,就是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盛会:国际文化节了。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震撼视听,沉醉味蕾,交融心绪,论道未来,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伙伴结识,与国际化的人才相遇。

    “国际文化节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一种记忆和情怀,也是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亮眼标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刘仿强表示。

    诸如此类的国际化文化窗口,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还有很多,也是其营造国际化教育氛围上的“良苦用心”。譬如,由学校外语教师指导、SMILE国际培优营学生录制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视频在学校电梯口显示屏上滚动播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通过英文讲述,让路过的中外师生频频驻足观看。

    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有责

    其实,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一直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早在2017年9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就正式揭牌。

    此研究中心是浙江省一所获得教育部备案登记开展国别研究的高职院校,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关于捷克这个国家的研究中心。

    在学校校长郑亚莉的推动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还建有一个颇具特色的捷克馆。馆里不仅陈列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波希米亚服饰、水晶制品、工艺品等,还介绍了浙商在捷克投资情况和代表性产品,亦然打造了一个微缩版的捷克街道,恰到好处地将捷克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精华浓缩在数百平方米的馆区内,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和了解捷克打开了一扇“窗口”。

    这个馆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那些努力想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学生经常徜徉的地方,学校也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各种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有了文章开头讲到的学校每年一年一度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节。

    其实,自2014年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就一直在坚持探索高职商贸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这基于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与“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

    在郑亚莉校长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从“走出去”向成功“走进去”转变,这对高职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这一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校提出“专业+语言+国别”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精专业”“懂外语”“融文化”三个方面界定模式内涵,分析该模式的改革着力点及具体实施路径,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化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理,为高职院校推进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如今,历经8年时间的探索和积累,这一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已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依托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丝路学院、数字贸易学院等校政行企共建特色育人平台,通过构建高水平国际化育人团队,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保障,开展合作育人、合作培训与合作研究,实现为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丰富的人才供给,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本。

    为学生成长搭建世界性舞台

    全球化的舞台,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人才培养,更需要世界性舞台来支撑。

    “我们重视搭建学习、交流、实践等多种世界性舞台,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种‘国际范’十足的项目,以此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日常中真正能够触摸到国际化文化,并得到国际化锻炼、展示出国际化人才的风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校长郭福春说。

    2013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刘捷现任杭州某外贸企业业务经理,曾代表企业驻伊朗、巴西、美国开拓业务。让刘捷记忆犹深的是在校期间,她在学生社团金苑翻译社担任社长,并有机会作为负责人带队参加了西湖国际博览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志愿者活动,同时还成为学校学生大使团的成员,为来校访问的外宾担任校园导游,为他们讲解校园文化,这些宝贵经历让她开拓了专业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同时,学校的学习经历也促使其不断养成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够勇于拥抱改变,积极转型应对岗位的新需求,比如在驻伊朗期间她就主动学习当地习俗,甚至还学起了波斯语。

    金苑翻译社、学生大使团只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创新课堂国际化人才培养载体的小小缩影,学校所搭建的国际服务实训实践平台还有很多,譬如选派优秀学生开展海外文化交流、国际会议、境外带薪实习;为商务部援外项目、发改委“一带一路”会议等提供涉外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勇于“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

    育国际化人才,树国际化标杆

    “精专业、强外语、融文化”,这是熔铸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三大要素,也是对一个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毕业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实务专业的2013届毕业生翁炫彬,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学校给每一位有志于国际化的学生提供了专业化的上升渠道。我并非英语专业出身,但借助学校国际培优班项目,逐渐熟练掌握了外语,同时还利用多语言学习平台,不断磨练语言能力,了解国外文化,并且通过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出国深造,直到获得博士学位,母校提供的国际化资源为我的成长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学成归来的他已经蜕变成一名拥有近十年海外经历的教师,并回到母校成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人员。

    “我们在积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所谓的国际化人才,不只是语言的习得,关键在于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让高职商贸类国际化人才专业知识更博、职业技能更精、职业素质更高,这需要深厚的国际化素养作为积淀。”学校校长郑亚莉说。

    随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专业+语言+国别”高职商贸类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深化创新,实践证明,学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锻炼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了培养效果的最优化。

    截至2021年,该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受益学生达2万余人,为外向型企业输送人才3100余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项800余人次;近50名学生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或技能竞赛,56人次获省级及以上英语竞赛奖项。900余人选修第二外语,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60%。学生国际化服务能力提高。学生为商务部援外培训等提供志愿者服务超过800人次;200余名学生参与金苑翻译室、国际化培优班等实战项目50余项;学生参与国际化调研项目70余项,近300名学生赴境外带薪实习、海外研修等。国际化素养资源建设形成规模。建设国际化模块课程96门,国际化素养数字资源近2万个,通过国家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学员17万人。

    (数据和信息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21日 06 版

“三大行动”抓实青年在徐就业创业服务
构建多元立体“青春留盐”工作体系
“三精准”摸清实际 一对一针对帮扶
实施五大行动 立体式服务大学生就业
锻造过硬帮扶队伍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贵州遵义:培育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
搭世界性舞台 育国际化人才 树国际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