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乌克兰撤侨行动中的驻外青年外交官风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04日   03 版)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年成长,多次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让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外交部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鼓励外交青年到吃劲岗位、重大外交任务、艰苦地区经受磨炼,增长才干。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乌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我在乌同胞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外交部党委周密部署,指导驻外使领馆快速组织撤离,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炮火纷飞的艰难环境下短短几天内安全撤出数千名同胞。在这次重大任务中,驻外使领馆涌现出一批冲锋在前、敢打敢拼、无畏牺牲、勇于担当的青年外交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外交青年的使命和担当,生动体现了外交战线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

    “战地玫瑰”李琳:柔肩勇担重任 坚守为民情怀

    冲突爆发后,我驻乌使馆紧急转移至地下室工作和生活。这里空间狭小、墙体单薄,冷风习习。基辅街头枪炮声此起彼伏,防空警报不绝于耳。使馆领侨处主任李琳巾帼不让须眉,冲锋在前。

    自2月28日起,乌俄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郊外发生激战。被困市区的180余名留学生牵动着国内亲人的心弦,党中央十分关心。将学生快速安全撤离是使馆面临的最迫切任务。考虑到城外安全形势严峻,使馆安排大家暂留学校等待时机。此时李琳已在使馆地下室工作近一周了,每天睡眠不足两小时的她一直密切关注着哈市形势发展。战火逐步蔓延至哈尔科夫市内,尽快撤离迫在眉睫!

    此时两军激战正酣,所有出城公路均已被毁,唯一的逃生路线就是搭乘火车离哈。协调乌俄双方提供安全撤离通道和专列等运输工具是唯一选择,李琳立即将有关情况上报。具备撤离条件后,李琳和同事们迅速行动,安排我留学生乘专列撤离。180余名留学生分散在市内12所学校,需要协调车辆集中前往火车站。她多方寻求租车方案,经过无数次沟通协调,最终找到了可以集中安排学生去火车站的大巴车。撤离期间,李琳几乎48小时没有合眼,同交火双方时刻保持联系,实时向双方通报我学生位置,确保我学生在撤离期间不被误伤。

    学生们年纪普遍较小,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紧张局势,不少人感到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7岁孩子的妈妈,李琳深深地理解这些孩子们的无助与恐慌。在沟通协调的同时,她承担起“知心姐姐”的角色,通过电话仔细询问情况、安抚情绪。电话信号不畅,她来来回回不停地出入地下室,每小时了解一次他们的行踪,确认学生安危。

    国内的家人始终牵挂着李琳的安危。难得联系上,李琳简单报个平安,便匆匆挂了电话。她总说:“实在太忙了,你们多多理解,我的电话还得留给有需要的学生们。”李琳的孩子乖巧懂事。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给予她坚定的支持。他说:“你是领侨处主任,更是党员,你不上谁上?家里有我,你放心!”

    3月3日,在李琳和使馆同事们的努力下,滞留哈尔科夫的学生全部安全撤离。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投入到营救苏梅被困学生的工作之中。成功撤离的同学们激动地挥动着五星红旗,深情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3月8日,随着最后一批学生安全撤离,李琳在战斗一线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她的身上集中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女外交官“刚柔并济”的品质,被大家誉为“战地玫瑰”。截至目前,她仍在一线坚守岗位,是其中唯一的女外交官。

    “铁血硬汉”王琦:牢记初心使命 无畏直面枪炮

    乌南部城市敖德萨距邻国摩尔多瓦边境口岸仅50多公里,是我侨胞陆路撤离的主要通道之一。根据工作安排,护送侨胞出境的重任落在了驻敖德萨总领馆领侨处主任王琦的肩头。

    此时的敖德萨并不太平。有的街区出现疑似布雷,部分主干道已被封锁,刺耳的防空警报不时响起。如何能够保证撤离人员安全抵达边境口岸成为摆在总领馆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国内努力下,俄乌双方同意留出撤离安全通道。根据总领馆安排,王琦冒着空袭危险,紧急前往警察总局,请求为我撤侨车队提供必要保护,并最终争取到特警全程护卫。

    2月28日,王琦和同事们带领我20多辆撤侨车队浩浩荡荡出发了。路上总体安全,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敖德萨通往摩尔多瓦的边境口岸早已被难民围得水泄不通,车辆长龙蜿蜒20多公里,通关时间预计要50多个小时。一旦我车队陷入人潮,势必进退两难,各种潜在风险骤然增加。时不可待!王琦当即协调警方作出特殊安排,车队改走逆向车道驶向口岸。逆行也不容易。林立的关卡和荷枪实弹的民兵,多次拦下我撤侨车队盘问。面对随时可能不知从何方飞来的子弹,王琦和同事们不顾个人安危,耐心解释、努力周旋,攻克一个个关卡,最终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侨胞安全送至口岸,率先凿出了一条自乌撤侨的生命通道。

    此后,王琦继续发挥“铁血硬汉”的作战精神,多次深入火线,先后组织5批次战地撤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外交青年的初心使命。

    “拼命三郎”姜明政:靠得住顶得上 小馆完成“不可能”

    摩尔多瓦同乌克兰西南部接壤,是此次撤侨最主要的通道。我驻摩使馆只有几名俄语干部,当地中资企业和侨胞很少,鲜有可借用的外界力量,承接数千名侨胞的中转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同胞的生命面前,必须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驻摩使馆政治处主任姜明政义不容辞地接过这项任务。姜明政平时素以工作拼命为人称道,这次撤侨任务中更是如此。2月28日凌晨4点,已经连续多日熬夜制定撤侨预案的姜明政启程,驱车300多公里紧急赶往摩南部边境口岸,准备迎接同胞入关。

    天刚蒙蒙亮时,姜明政抵达口岸。现场的情况远比预想的糟糕。入境手续办理异常缓慢,大批中国公民迟滞在口岸另一侧。每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他当即行动,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几轮沟通,他想办法与摩边境主管官员取得联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对方从首都亲自赶到口岸现场协调,优先安排我侨胞快速通关。

    为全力协调我侨民顺利通关,姜明政几乎一连几天不眠不休现场值守,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这期间,部分侨胞因排队过久情绪焦躁,现场一度出现混乱。姜明政此刻声音已经沙哑,他竭力喊道:“请大家放心,每个在场的中国人都会通关!只要你们还有一个人没走,我就不会走!”这句近乎破了音的话如同定心丸,让大家迅速平静下来。事后,摩尔多瓦官员问姜明政用什么“魔力”控制住场面,姜明政答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信誉!”

    95后“姐姐”付云舒:青春砥砺品格 信念忠诚向党

    驻斯洛伐克使馆职员付云舒参加工作不久,赴馆还不满一年。1996年出生的她平时工作认真,文文静静。面对突如其来的撤侨任务,看似柔弱的她敢打敢拼、毫无惧色。作为领事部工作人员,她冒着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前往机场安排撤离学生转运。

    面对300多名留学生,付云舒尽力安抚大家的情绪并协助登机,一一添加微信,做好每个人的后续跟踪。一名学生出发前丢了护照,她立即返回使馆,为这名学生办理了证件,帮助他顺利登机回国。因为总是贴心地为学生们协调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有人喊她“付姐姐”,并迅速在学生中传开,甚至不少比她年长的留学生也这么称呼她。

    “付姐姐”一度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双目红肿仍不下火线,体重骤降了10多斤。在等待当天最后一批入境学生消息时,她抽空发了一条朋友圈。“25岁这年,我是驻斯洛伐克使馆的一名外交官,亲历乌克兰撤侨行动。我很荣幸也很骄傲能和使馆的兄弟姐妹、侨界的志愿者朋友们并肩作战,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祖国会保护每一个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朋友圈的末尾,她还不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表示“我随时都在”。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付云舒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崇高的信念。到馆后不久,她就提交了入党申请。在这次撤侨行动中,她用忠诚和担当再次向组织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青春向党,强国有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并不太平,但很幸运我们有一个和平强大的祖国。广大外交青年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

    (外交部供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04日 03 版

乌克兰撤侨行动中的驻外青年外交官风采
“青年大学习”:争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动态清零”是中国的务实选择
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春万岁”视觉盛宴里的青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