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动态清零”是中国的务实选择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袁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04日   03 版)

    这个世界仍在继续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德国,防疫措施已经“松绑”,防疫目标已经从阻断病毒的传播,变成了避免医疗体系崩溃,主要依靠推广接种新冠疫苗、进行“居家快筛”和快速抗原检测等措施,试图“与病毒共存”。

    然而,面对仍在发展之中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措施是否足够,需要画上一个问号。今年3月,德国的单日确诊病例数一度逼近30万例,如今仍在10万例以上徘徊。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统计,德国4月28日的24小时感染人数为130104人,死亡246人。德国的重症监护病房人数和住院率仍不容乐观。

    根据欧盟委员会4月28日披露的数据,估计已有60%至80%的欧盟居民感染过新冠病毒,远远高于实际检测出的数字30%。这意味着,欧盟的总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3.5亿人。此前几天,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美很可能已有超六成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也就是1.9亿人。截至今年3月,全美新冠肺炎病亡人数已逾110万。

    美国和欧盟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医疗体系的完善程度领先全球,在新冠病毒面前尚且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中国人口规模是上述国家的十几、几十倍,如果盲目效法“共存”路线,后果会是怎么样?去年年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表示,如果没有采取“动态清零”政策,假设中国的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和全球一样,中国会有4780万人感染新冠肺炎,会有95万人死于新冠肺炎;假设中国的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和美英两国一样,中国会有2.04亿人至2.06亿人感染新冠肺炎,会有305万人至315万人死于新冠肺炎。显然,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医疗体系能够承受这样的感染潮,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承受如此规模的死亡。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理念,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正是实施了“动态清零”政策,中国的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才能够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很低的水平。

    鉴于全球疫情形势仍旧严峻,中国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显然是最务实也最合理的选择。中国的人口超过14亿,人口密度太大,东西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均医疗资源少,老龄和慢性病人口规模庞大,很多地方根本经受不住新冠病毒感染潮。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就表示,如果中国“躺平”,疫情对这些弱势群体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在一些国家,老人、病人、穷人在社会上很难发出声音,主流舆论也很少关注这部分人群,他们似乎是可以被牺牲的“少数”。但在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意味着在社会实践中“不让任何人掉队”。一些西方国家急于享受“自由”,买单的却是数百万老年人、少数族裔、低收入人群等社会弱势群体;中国大城市上千万人暂时牺牲自由,换取的则是包括更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乡村亿万人民的生命和尊严,这是真正的人权。

    事实上,谁也不能说“动态清零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新冠病毒仍在继续变异,新一轮疫情可能在任何时候袭来,那些已经“与病毒共存”的国家,也可能重回紧急状态。4月8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若出现更强毒株,他“不能排除”再一次因疫情封城的可能性。任何国家领导人如若排除可以挽救生命的措施,都是“不负责任的”。

    吴尊友此前也表示,部分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理想的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干脆“躺平”,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旦发病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这些国家又会收紧防控策略。

    相较之下,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一直执行得相当有效。当出现病例或者疫情后,监控体系能够快速发现,快速切断传播链条,使新发疫情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中国的很多大城市,例如深圳就是利用“动态清零”政策,迅速进行封控和隔离,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绝大多数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消息,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基本上都在1-2个最长潜伏期内快速处置、快速扑灭疫情。例如,2022年1月天津出现疫情时,采样过千万人仅用时4.5小时,且封控区域精准到商户、单元。在北京,虽然也出现了几十例病例,有一两个街区被封锁,但全市2000多万市民的生活总体而言仍然能够保持正常。

    当然,这离不开人民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4月下旬,北京一男子得知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后,没有回小区,而是在自己的车里自我隔离了10多个小时,并迅速向防疫部门报告。正是因为他及时果断的行动,他所在的社区仅用14个小时就实现了解封,居民生活迅速恢复了正常。

    我们相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在权衡利弊、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最适合本国国情的防疫道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袁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04日 03 版

乌克兰撤侨行动中的驻外青年外交官风采
“青年大学习”:争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动态清零”是中国的务实选择
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春万岁”视觉盛宴里的青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