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全面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10日   10 版)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时代为观照、以中国为观照,在深刻洞悉世界发展情势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依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以民族文化振兴推动世界文化的兼容并蓄、包容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只有坚决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统领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置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南、阶级立场和实践品格为价值导向,才能全面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指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意识形态防线和底线,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实践工具。另一方面,全面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真正促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引领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道上继续前行。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亟待解决的时代之题、历史之问、现实之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就是向世人昭示: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就需要以宽广的视角,将哲学社会科学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中予以深度考量,以哲学社会科学思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哲学社会科学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体系。也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实干精神,全面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取决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上勇于探索,用发展的眼光和理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必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有其独到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必须在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有步骤、合逻辑、依规制、循法治地促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通,增进文明互鉴交流、交融,也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基因和文化传承。大力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理论为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全面提升。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够匹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迫在眉睫。

    其一,要深入推进中外文化交流融通,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中外各种资源,切实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既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又不失时机地探索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现实问题;其二,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传,增强文化自信,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其三,要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主体性、系统性、集成性、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发展,以理论创新为引领,有序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机制创新,精准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集成化创新,努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优化创新。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王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10日 10 版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五四运动:爱国精神的践履与升华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励志气、立骨气、砺底气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全面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