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梦,与梦想同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网、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联合推出《青年!听我说》系列微纪录片。聚焦11个中国青年的真实故事,他们有的是攻克“卡脖子”难题的产业工人,为锻造大国重器呕心沥血;有的是算法工程师,用算法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安全、更温暖……他们展示着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的昂扬风貌。
“他们说:检修岗位又不涉及前沿研发,不需要创新突破,只要按部就班、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即可。我说:不论岗位多普通,只要愿意学,学到极致,人人都能成才,成为推动技术强国的重要力量。”微纪录片记录了这样的画面:在嘈杂的车间里,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电气部的发电机检修工程师王建涛,正在研究如何优化核电发电机抽转子的检修流程。
核电发电机负责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最终环节。抽转子是发电机检修中,风险最高、工期最长、投入人力最多的工作。以东电机型发电机为例,转子重233吨,长15.38米,直径2米,价格大约1.5亿元,要从价值2亿多元的定子中抽出,最小间隙仅45毫米,如果不小心转子碰上了定子,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拆除励磁机、端盖等大量附属设备,比不抽转子的常规检修,一般要多花5天工期、多投入20名左右的人力。
身处检修岗位的王建涛一直在琢磨,如何优化这个环节。他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检修可以通过特殊的发电机检修小型机器人实现,但这种机器人国内还没有。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研究了二三十年,拥有成熟产品。但是大部分国家都将其作为核心技术,只提供租赁,不对外销售。
“不能依靠外国人,就算从头开始,也要做出咱们自己的机器人!”王建涛和团队从零开始,构思和设计每个机器人的功能、接口。经过2年时间,反复推翻重来,反复摸索前进,第一代机器人终于在宁德核电大修时初次试验。而后,他们坚持继续创新、继续实践,把能走的路、踩的坑都尝试一遍,经历第一代、第二代……最后终于得到了既安全又节能的发电机检修设备。
王建涛常把研发过程看作“西天取经”,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方向正确,只要一路上攻坚克难、“降妖伏魔”,坚持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取到“真经”,走好核电自主化道路,助力实现科技强国梦。
“把一线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各行各业把平凡做成了不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长才干、壮筋骨,定能让梦想在祖国大地开花结果!” 王建涛说。
“他们说:算法工程师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地编代码。我说:疫情面前,没有看客,只有责任。我们正用算法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安全、更温暖。”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腾讯高级研究员魏东带领团队逆行而至,研发肺炎CT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辅助诊断新冠肺炎解决方案,实现了患者CT检查后数秒完成AI模式识别、数分钟内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两个月内累计为雷神山医院24000多名患者进行了肺部CT诊断,有效缩短了新冠肺炎疑似病患的确诊时间,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腾讯觅影AI方舱CT筛查应用案例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2021年12月,腾讯觅影影像 AI 辅助诊疗团队获评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科技向善,只要心中有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串串数字也可以架起一座桥,托举守护一个个家庭通往幸福团圆。看到这烟火人间的每一张笑脸,一切努力,都值得。”魏东说。
“他们说:挑战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技术,想成功,没可能。我说:外国技术成熟,不代表我们没空间。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和方向,就有可能创造奇迹。”深圳越疆科技创始人兼CEO、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培超的决心,是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设计研发智能机械臂,让科技为生活赋能。如今,他和团队推出的第二代高精度消费级桌面智能机械臂,可以实现3D打印、写字、画画、激光雕刻,可以用语音控制、视觉控制、手势控制。
现在回忆起自己当初选择来深圳的决定,刘培超觉得这是一场科技创业的“双向奔赴”。“公司刚起步时,我曾拿到深圳市的100万元创业补助资金,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这无疑解了燃眉之急。此外,这座城市从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上都有非常肥沃的土壤,支持青年去创新。”展望未来,刘培超希望青年一代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安稳的“象牙塔”里,“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我就是这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科技创新,一起前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月 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