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8岁时胡玺乾没有参军而是选择另一种人生,一切或许与今天大不相同。也许他已从学校毕业,返回陕西老家工作,像父亲期许的那样过上安稳的日子。
但如今,29岁的胡玺乾是一名边防军人,隶属于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六连,已戍边11年。在六连,像胡玺乾一样告别城市、走上边防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巡逻路,让青春闪光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宁可边防埋忠骨,不让祖国丢寸土”,他们树起了新时代的精神路标。
用胡玺乾的话说,今天他们脚下的巡逻路“如果不来边防,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足”。这里是无人区,一条巡逻路会穿越雪山、峡谷、原始森林等诸多地貌,而六连官兵的任务,就是到达指定点位,宣示国家主权。
事实上,这条道很难被称之为“路”。巡逻途中,官兵们大多时候都穿行于原始森林中,还要不停翻越悬崖峭壁。到了雨季,悬崖上长满青苔,人稍不留神就可能跌落深谷,有经验的老兵会揣一把沙子撒在石头上增加摩擦力。翻越雪山时则必须戴护目镜,否则容易雪盲。
第一次参加巡逻,胡玺乾在攀登一处陡坡时踩上前人留下的木梯,结果梯子因为年久失修从中折断,一根生锈的铁钉直接插进他的小腿,留下一条近20厘米长的伤疤。后来,每次胡玺乾带队走过那里,都会提醒新战士小心脚下。
如今,胡玺乾已在这条巡逻路上走过近90趟,是连队参加巡逻任务最多的老兵之一。但即使是他,也很难说清一路上会经过多少险要之地。一些常走的路段,被官兵们自发取了名字,“刀背山”“绝望坡”等地是这一路上的“著名景点”。
连队指导员洛桑朗杰说,新兵第一次参加巡逻之前,老兵通常不会告诉他们这些地名,这是连队“约定俗成的传统”,以免增加新兵们的紧张情绪。00后列兵向家志第一次翻越绝望坡的时候,在近70度的陡坡上走一步滑半步,“越走越绝望”。到了后半程,他浑身衣服都被汗水浸透,风一吹冻得直发抖。后来得知那里叫“绝望坡”,向家志笑着感慨“果然名副其实”。
经历艰难的跋涉,巡逻官兵终于到达指定点位,然后展开国旗宣示主权。
“看到五星红旗在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上展开,一路上的苦累都忘记了。”洛桑朗杰说,每次巡逻,宣示环节都是六连官兵心中最神圣的时刻。大家会整齐列队站成一排,一起用力喊出那句激动人心的口号——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口号在山谷里久久回荡,那是洛桑朗杰心中最震撼的场景,“军人的使命感在此刻尤为强烈”。站在雪山顶上,六连官兵说,“我们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脚下的土地绝不能让它失去。”
“心里想的就是那八个字: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洛桑朗杰说。
边关虽苦,但守卫祖国边防线的光荣和自豪激励着一茬茬官兵前赴后继走上巡逻路。连队一名文书因工作需要几年没能参加巡逻,退役前他专门向连队申请执行一次巡逻任务,完成任务后他激动地哭了。一批老兵则在退役前集体向连队请战,要求再走一次巡逻路。
“在边防连队,巡逻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不走一次边防线,不敢说自己是边防军人。”向家志说。第一次巡逻前他写下了请战书,担心不被批准,很快又写了一封。最多的一次,他接连三次递交请战书,因为“怕机会给了别人,要先抢到才放心”。
在六连,巡逻是连队最大的事。每次巡逻任务完成,连队会敲锣打鼓迎接巡逻分队凯旋,并提前为官兵们准备好水果、饮料,还有鸡汤和肉包子。
一些还是“孩子”年龄的年轻官兵开玩笑说,想到这些“福利”就“像小时候期盼过年一样兴奋”。但真正回到营区,长途巡逻让人累得双脚麻木,浑身疲惫的战士们只想躺下休息。有一段时间,向家志因为一路穿着被汗浸湿的衣服行军,总有一种“要生病的感觉”。
在六连,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巡逻留下的伤病。腰伤和风湿很常见,那是常年在野外席地而睡的后遗症。
尽管任务辛苦,但官兵们不会对别人提起边防线上的生活。胡玺乾有一整套“应付”家人的说辞,每次巡逻错过家人的消息,他都会解释成“驻地在修信号”“没网”。当兵8年后,一次新闻报道拍到胡玺乾巡逻的画面,家人才第一次知道他当兵都在干什么。
2018年,本报刊发讲述六连官兵戍边事迹的稿件《我站立的地方》,受访人、00后战士匡扬武的母亲终于得知儿子在部队的任务。那天晚上,母亲在电话那头哭成了泪人,匡扬武一时不知该如何跟母亲解释。
“本来就不需要告诉别人这些。我们驻守在这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匡扬武说。
守在边防一线,距离连队最近的村庄都在20多公里外,在连队待久了,官兵们普遍觉得与外界“脱节”。胡玺乾第一次休假回家时迷茫地站在拉萨机场,不知道如何打印登机牌登机。归队的人则会把城里的变化一股脑“倒”给战友,并嘱咐“记好了,出去可别像个土老帽儿啦”。
洛桑朗杰说,每年老兵退役离开连队前,大家普遍会觉得“有些恐慌”,“不知道回去了能干什么”。但更多的时候,老兵们其实是不舍,“放不下熟悉的连队和走了一趟又一趟的巡逻路”。
二级上士胡玺乾即将服役期满。他担心因伤病原因明年无法继续留队,便在如今每次巡逻时,都对战友们反复叮嘱,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这里是我永远的牵挂。”他忘不了2016年退役季,亲眼目送老兵们走出营区后突然一起转身站成一排,齐声喊道“向我们走过的边防线敬礼”,胡玺乾忍不住热泪盈眶。
“没有人愿意离开。”胡玺乾说,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边防军人就要像钉子,只要条件允许,就要牢牢钉在边防线上。”00后战士向家志原本打算来“锻炼”两年就走,如今他想要留下,“希望能在边防线上一直走下去”。
空闲的时候,向家志也会翻翻朋友圈,看一看同样20岁出头的同学们的生活。那些“出去耍”的日子已经离他越来越遥远。但每当逢年过节看到别人团圆聚会,向家志会感到一种别样的幸福感,“一家不圆万家圆,这就是我们守在这里的意义”。
29岁的胡玺乾把11年青春留在了边防,他很少会去和同龄人比较,“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能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我无比骄傲。”胡玺乾说,“我为我的青春感到光荣。”
他至今记得一次巡逻归途中,西斜的落日余晖洒下来,远处的雪山被镀上一层金色。他和战友们手拉着手,一步步向前走去。胡玺乾说,那是他一生中看到过的最美的画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李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