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温暖的baobao

年轻人反诈实战:识话术 解密钥 拆套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18日   04 版)

    视觉中国供图

    “骗子真是太坏了,连我这老太婆都不放过!”北京市海淀区年近八旬的张桂芝(化名)接到了一通境外来电,对方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告知张奶奶有人使用她的身份信息注册了公司。“我们怀疑你名下的资金为违法所得,你已涉嫌违法犯罪,请配合我们调查。”张奶奶一听慌了神。在“民警”多次“指导”下,几天后,张奶奶卡内的70多万元消失了。她意识到自己被骗,拨打110报了警。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呈现出跨境化、专业化、集团化特点,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易受骗的老年群体量身打造诈骗“话术剧本”,步步设套,令不少老年人深陷其中。

    5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力量,汇聚群众智慧,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参与到反诈行动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五所高校学生社团,成立“检校反诈志愿队”。

    诈骗分子通过加密聊天工具联络

    据张奶奶称,接到“民警”电话后,她添加了对方微信号进行视频沟通,并提供了脸部特征。为了证明卡内存款不是违法所得,按照对方要求,张奶奶将名下4张银行卡里的钱全部汇总到一张银行卡内。“他们都穿着警服,还与我‘面对面’沟通,谁能想到是诈骗呢?”张奶奶气愤不已。

    “本案是一起利用‘多卡宝’设备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田坤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多卡宝”是一种多卡多待设备,用户可以同时插入多张手机卡,并通过手机软件远程控制,拨打电话。

    田坤介绍,本案中上下游犯罪分子之间不仅通过加密聊天工具联络,且以扫第三方支付二维码套现的方式分配非法利益,调查取证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向涉案多卡宝公司调取后台数据,并充分利用我们院电子数据审查室,对犯罪嫌疑人之间的部分聊天记录进行了数据恢复,证实了与张奶奶联系的手机号就是犯罪分子通过涉案扣押的多卡宝拨出的”。

    此案共扣押涉案智能手机9部,“多卡宝”设备17台,以及无线路由器6台,电子数据庞杂。这些“多卡宝”设备共计插入手机卡55张,拨打电话1万余次。

    去年12月17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并移送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查,本案3名犯罪嫌疑人通过架设“多卡宝”设备并插入手机卡,为上游诈骗分子提供通信传输的技术支持。

    今年4月14日,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对3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多卡宝’本是通信领域的科技创新,但近年来却成为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的‘利器’。”田坤称,由于本案诈骗团伙远在境外,源头打击难上加难,张奶奶被骗的70余万元至今没能追回。

    骗子编话术、扮角色 上演诈骗老年人“剧本”

    “缴纳养老金骗局、以房养老骗局、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针对老年人的五种常见的诈骗套路。”田坤表示,面对花样繁多的诈骗手段,一些老年人由于对新事物认知不足、分辨信息能力较弱、需要陪伴等原因,成为诈骗犯罪分子的目标,尤其需要警惕以“养老”为名的各类诈骗行为。

    田坤指出,不少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老人数万元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其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还有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田坤说。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方式无差别化,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骗对象。”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谢玲表示,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较少、生活状态相对单纯,但又是具有一定消费水平和安全需求的群体,因此容易成为诈骗团伙的行骗目标。尤其是一些独居型老人、“空巢”老人在接触诈骗信息后,无法获得身边亲人、子女的及时核实和帮助,增加了被多个角色扮演的诈骗剧本“洗脑”的风险。还有一些诈骗团伙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日常作息,选择在工作日早上9点之后家中儿女上班、上学的时间,对老年人行骗。

    谢玲指出,由于老年人缺乏互联网金融知识,不了解个人信息泄露、改号软件、文书、视频造假等黑灰产,容易轻信对方假冒的各种公职、客服、商家等伪装身份,陷入虚构的诈骗剧本,对不法分子的指令“言听计从”,殊不知在操作过程中暴露了手机验证码等重要快捷支付信息。

    全民反诈 年轻人应该这样做

    场景案例讲解脱口秀、现场连线答疑、解锁网络金融知识……面对老年人遭遇网络诈骗,不少年轻人站了出来。

    2021年7月24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演了一场反诈大战。八旬老人吴阿婆平日喜欢炒股,并在网上结识了一名“导师”,此人向吴阿婆推荐炒股群,还不定期发送“听课”链接供她学习,吴阿婆很快就成长为“黄金会员”。

    后来,“导师”借口帮吴阿婆实现财富增值保值,推荐她购买一只收益较高的原始股,并指导她下载App,开通账户。吴阿婆先后来到多家银行进行转账、开通网银等操作,工作人员发觉吴阿婆使用的App可疑,当即提醒:你可能受骗了。

    吴阿婆记得“导师”告诉她,“千万别找银行工作人员、别找警察,因为这是内部福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吴阿婆深信不疑,反倒认为银行“多事儿”。

    银行工作人员果断报警,面对民警的劝说,吴阿婆还是坚持转账。作为西南政法大学反诈研究团队成员,获悉这一情况的谢玲火速赶往现场,试图阻断诈骗团伙对吴阿婆的心理控制。

    “吴阿婆这类特殊人群,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经过谢玲2个小时的沟通疏导,吴阿婆终于松口,向民警展示了与“导师”的聊天记录和App界面。

    谢玲认为,防诈、反诈需要全民行动,社区、基层派出所、反诈志愿者联手,广泛做好普法工作,同时,鼓励老年群体积极主动学习反诈知识,守好每一分“养老钱”。

    田坤提醒公众,遇到能够准确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应用,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田坤提示,老年群体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骗局,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18日 04 版

年轻人反诈实战:识话术 解密钥 拆套路
高校毕业设计 T台“秀”的是什么
北京高校学子“花样”支援疫情防控一线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