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用心、用情、用爱 担负起新时代铸魂育人使命

李梦云 孟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24日   09 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思政课教师重任在肩,必须秉持浓厚的家国情怀、增强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扛起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

    “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是极为特殊的课程,承担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使命,这需要思政课教师秉持爱的教育,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来上好思政课程。思政课教师一要爱学生,二要爱课程。“爱学生”就要对学生高度负责,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展现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特的人格魅力。要把学生当朋友,以平视的眼光和他们对等地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增强上课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爱课程”就要把课程理论体系吃透,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来上课,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因为思政课教师本身就是思政课的一部分,当一个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做到至诚深厚,浑身就能散发出理论的光芒,就能在上课时精神饱满、自信坚定,从而影响并感染学生。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要讲出实效,必须以理服人,理论上有血有肉,课堂中才能有声有色。但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囊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门学科,所以上好思政课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学术研究,用深刻的学理来解释教学难点,直面问题、揭示真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展示出来,将社会主义的理论说清讲透,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讲清,从而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高校思政课的显著特点就是理论性和政治性都很强,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话语体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把理论讲深讲透。教师要做到常学常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热点,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多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以更为“民主”和“柔性”的话语方式增强学生的内在认同。要以鲜活的案例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如专题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学科竞赛等。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有准备地发言或讨论,将课堂教学空间建构成对话平台,通过同龄人的对话和教师的引导,有效传播真理、分享意义,实现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共振,让社会主义核心话语体系润物无声地渗透在教学空间。

    理论一旦与实践结合,得到教学实践的支撑,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力量与魅力,就能充分吸引学生,说服学生。思政课要上的鲜活生动,具有说服力,必须拓展实践教学,丰富“第二课堂”,将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互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一是如主题演讲、时政评议、主题辩论等课堂实践;二是如社会调研、勤工助学、志愿活动等课外实践。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更好地实地感受理论背后的实践支撑,增强理论认同;同时帮助大学生接续文化传统,参与社会生活,内化价值取向,习得公民实践能力,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有更好的现实基础和理论自信来上好思政课,用心、用情、用爱,担负起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不辱使命!

    (李梦云系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孟洋系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李梦云 孟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24日 09 版

一位校友成就一所高校的思政大课
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青春
用心、用情、用爱 担负起新时代铸魂育人使命
青年大学习 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