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用技术创新展现新时代实力与担当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辽宁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30日   01 版)

    近日,在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加装配车间,38岁的高级技师桑会庆正忙着对设备进行参数优化。从一名装配实习生成长为如今的立加装配车间班组长,作为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沈阳市首批“盛京大工匠”,每到技术攻坚的重要节点,桑会庆总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并下定决心啃下技术“硬骨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机床集团考察时指出,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近十年来,这番话已成为辽宁一线青年工人的座右铭,他们挥洒汗水,努力追求产业报国,从“塔基”到“塔尖”,书写着大国工匠的奋斗传奇。

    勇挑技术攻关重担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同身受,我深刻理解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希望突破核心技术的心情更加迫切。”桑会庆说。

    作为老牌国企,沈阳机床集团主导产品为金属切削机床。多年来跟踪国家需求攻关,该企业研发制造了一批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服务国家汽车、电力、船舶和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

    VMC(立式加工中心)系列特配较多,给现场调试带来很大困难。桑会庆用半年时间梳理了电工在装配过程中常出现的报警故障以及特殊功能调试方法,制作了被同事称作电气调试秘籍的两本手册。此外,为了优化试料和降本增效,他还分析切削合格率及试料的切削特点,重新制定切削试料样件。试料的改进降低了全年试料成本、刀具损耗、检测费,切削效率提升约40%。

    35岁的沈阳机床集团加工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董明同样通过研发创新,为企业降本增效。

    VMC(立式加工中心)系列主轴箱主轴孔同轴度加工一直是困扰加工车间的技术难题,合格率一直难以满足要求。董明通过自制工装卡具,选用合理刀具,采取多点装卡等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他还运用数控加工经验,编制了高效的切削参数,优化了现有的加工程序,实现了标准化作业。他设计并制作专用工装夹,提高产品合格率,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557万元,创造产值1680万元。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机床集团的数控车床旁驻足,了解加工和总装工艺并指出,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听到总书记讲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我很振奋,觉得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有很强的使命感。”此后的日子里,董明从普通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技术大王。

    刀尖上的舞者

    近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沈鼓集团转子车间数控车工马长好,时常想起总书记的鼓励。2013年,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视察转子车间、定子车间,仔细询问风机类产品、泵类产品的性能、应用、技术创新情况,并同企业劳模亲切交谈。马长好就是其中之一。

    “总书记来的时候我正在操作机床。当时加工产品是看纸质版图纸去加工,去年我们车间实现了数字化改造,现在每个机床前都有电子屏幕,通过电子屏幕查阅图纸,效率极大提升。”马长好说,总书记的鼓励一直是沈鼓集团前进的动力,近年来企业一直在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要让企业展现大国重器在新时代的实力与担当。

    在沈鼓集团,马长好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他所在车间制造的是压缩机“心脏”的转子部件。而他加工的是“心脏”中的最核心部件——叶轮。“跳舞”的刀就是车床的车刀,叶轮就是在他控制的车刀下,一刀一刀切削出来的。

    叶轮成品每件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叶轮工件的精加工、公差控制极为严格,一般在0.02毫米以内,一次失误甚至会导致整个工件报废。“要利用刀尖把工件加工出来,需要我在刀具上下很大功夫,才能保证产品精度、尺寸要求达到一个最完美的状态。”马长好说。

    一次,沈鼓集团的十万空分压缩机的叶轮交由马长好所在的班组加工。那次的叶轮比以往的都要大,形状更加复杂,为此,设计人员特别设计了一套专用的工装卡具,把原料固定在操作台上,仅卡具造价就超过3万元。

    而马长好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角度垫,“最终很完美地把这个产品做了出来,角度垫的成本也就是100元左右”。一个小小的创新,让叶轮的加工周期由半个月缩短到5天,一年生产的叶轮价值高达几百万元。

    技术创新是传家宝和底气所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曾强调,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表示,集团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规划,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所有经济指标都是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实现指标持续稳健增长,产值、收入达到近120亿元,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是沈鼓集团的传家宝,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科研体系建设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建设了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戴继双说。

    2013年以来,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中,沈鼓集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戴继双表示,坚持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不断突破,是沈鼓人薪火相传的优良家风,也是沈鼓集团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不断实现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的底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30日 01 版

天津宝坻:不拘一格选人才 扎根广大青年中
今天 我们奔赴星辰大海
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先锋“舍我其谁”
新版《红领巾》国家标准发布
用技术创新展现新时代实力与担当
百川归流向大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