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我们要做得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好”

潘时龙:勇攀科技高峰的“光子神兵”

陈雨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01日   02 版)

    5月1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潘时龙看着手中沉甸甸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想起了多年前推开清华大学某间办公室门的那一刻。他的每一次前进,都是从勇敢地推开一扇门开始的。

    潘时龙是我国微波光子学领域的拓荒者,但他也曾迷茫过。在考上清华大学后,他暂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大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考砸了,我成了典型的学困生。”他笑着回忆,“当时,路边一名发广告的同学救了我,他塞给我一张大学生科创计划宣传单。”

    带着好奇,潘时龙拉着同学去面试了一个“根本看不懂题目”的项目。因为两人都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研究光纤传感的廖延彪教授婉拒了他们。

    潘时龙觉得难过又遗憾,“那么多仪器我都不懂,那么多科研项目都没接触过”。他鼓起勇气,再次敲开廖教授的门,表示愿意每天来实验室打扫卫生。

    从那时起,潘时龙与光子学结下了缘分。廖教授没有让他们打扫卫生,而是让师兄向他们介绍每一项工作的背景和基本原理,又给他们分配了一些任务:购买仪器、调试程序、设计激光器驱动电路……敢于挑战的潘时龙对这些充满了兴趣。

    2008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潘时龙放弃了国际顶尖大学的邀约,选择微波光子学这个相对冷门、当时还没有太多实际应用的研究领域,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做博士后。他有一个想法:带宽是微波领域发展进步的阻碍,把微波与光结合,或许能推开这扇门。

    潘时龙从小就是个军事迷。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那年,读高二的他惊痛不已,“原来战争离我们并不远”。他暗下决心,“我要用所学为国家做些什么。”

    因此,潘时龙在博士后工作结束后选择回国,加入以航空、航天、国防为特色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领域必须依赖微波系统。”潘时龙说,“微波光子学可以构建先进的雷达系统,这能帮助我国应对严峻的国防威胁。”

    2010年10月,28岁的潘时龙刚到南航时,面临着“三无”的窘境:没有实验室、没有仪器、没有项目经费。如今已为人师的张亚梅是潘时龙带的第二届研究生,她总想起那个破旧的、门牌号为614的实验室:几张木桌子,一个光学平台和几件仪器,几个青年围在一起忙碌着……那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踏出一条新路比预想中艰难得多。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高端测量仪器对中国禁售,潘时龙便拿出大学时在实验室调研器件的劲头自主研制。最终,这个稚嫩的团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光矢量分析技术,分辨率比国际最高性能商用仪表提升了数千倍,打破了国外测试仪器公司的长期垄断。

    此后,他们用自己的仪器研制出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雷达,相比传统雷达只能看到一个点,新雷达可以以视频的方式看到目标。2019年,他们研制出国际上第一款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芯片,相关研究为新一代多功能雷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021年,潘时龙被评为强国青年科学家。2022年,他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个曾攒钱买军事杂志的瘦削农村娃,如今头发花白,成了勇攀科技高峰的“光子神兵”、桃李满园的科研偶像。

    潘时龙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近年来,他的实验室有30多人获得了国际顶级奖学金和大赛奖牌,博士研究生王立晗是其中一位。

    王立晗在挑选修课时,推开了当时负责教学安排的潘时龙的办公室大门。“潘老师很耐心地给我介绍了课程情况,讲了自己在清华读书时的故事。他告诉我,他额外修读的课程对他后来的研究大有裨益。”故事好像重演了,潘时龙已成了那个坐在门内的老师。

    潘时龙总用“积极作为,无问西东”来勉励自己与学生。他说:“不要功利,不要反复评价得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勇敢向前一步,我们要做得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好。”

陈雨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01日 02 版

习近平分别同赞比亚总统、阿联酋总统通电话
习近平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
不同的“童心港湾” 同样的“精彩童年”
数字新青年与你“云分享”青春未来
潘时龙:勇攀科技高峰的“光子神兵”
来!这个儿童节一起玩转科学
大凉山腹地的三河村有了少工委
爱路知识进校园 争当护路小卫士
整合“需求清单” 定制“服务菜单”
强化“三落实”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