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福建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07日   01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二楼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是一棵长在峭壁上的大红袍茶树。“这是我们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武夷山景区工作人员官惠秀介绍,大红袍母树有300多年历史。为保护物种,从2006年起,照片中的大红袍已禁止采摘售卖,只用于科学研究。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说:“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科技让生态管理更智慧

    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有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景区游客数量、气候数据等。景区还单独监测天游峰、玉女峰等景点的客流实时数据。官惠秀说,当某个景点的游客数量达到峰值,工作人员会组织游人分流去往别处。“要服务好游客,更要保护好景区的生态”。

    武夷山国家公园因生物物种多样,被誉为“昆虫世界”“鸟的天堂”等。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是建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武夷山国家公园也不例外。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中,巡山护林人员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巡护的目的是防止有人进山开垦茶园或者捕猎野生动物。”28岁的罗洁明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说,武夷山以森林为主,无人区面积约为70%-80%,如果单纯依靠人工巡山护林,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引入智慧管理后,这名年轻的巡护工作者明显感受到工作比以前更便捷,自己的触角延伸得更远。

    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会定期对辖区内的植被进行航拍,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无人机和森林内的相机带红外线探头,夜间也能拍摄。管理中心还将航拍画面与卫星拍摄画面进行技术整合,形成的定位系统比普通导航更精准。

    深入无人区做长线巡护工作时,所耗时长要4个多小时。罗洁明说,有了科技设备帮助,摆脱了过去的盲目踩点,巡护人员也不用担心迷路。当有外来科研队伍想进山调研,巡护人员也能更高效地为其引路,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三茶统筹”助推茶产业发展

    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当时就在现场的武夷山茶文化专家叶灿感觉茶文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她说,过去大多数人更重视茶叶带来的经济价值,“但茶文化不能丢,茶产业赋利、茶科技赋能、茶文化赋魂”。

    叶灿从15岁起接触茶艺,是武夷山最早开始茶艺茶事工作的从业者之一。早在2018年时,她已开始和学生着手整理武夷茶艺申遗的相关资料。这项工作需要对各类涉茶的专业典籍、杂史、诗歌等文献资料进行反复筛选和认证,把武夷茶艺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梳理清楚。2021年年底,武夷茶艺被列入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样做技艺传承,90后青年方舟走的是一条茶科技之路。2015年年底,方舟从英国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武夷山。他的母亲是一名制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作为从小在茶堆里长大的孩子,他想用科技手段将制茶技艺标准化,“以前都靠老师傅口耳相传、手把手教小徒弟怎么制茶。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些语言转化成计算机语言,教给机器”。

    例如,在制茶过程中的“摇青”这一步骤,有经验的师傅只要看到青叶,就知道要怎么摇、摇多少下。作为“翻译者”的方舟就要“教会”计算机用机器探头感知青叶的形状、含水量,监测当天的空气湿度和气温等,依据这些数据设置程序,最终实现和老师傅摇青一样的效果。

    “我们做这些是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之前经常怀疑做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他说,“总书记提出‘三茶统筹’后,感觉像打了一针强心剂。”

    90后青年聂霖也将总书记的话记在了心上。他是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以下简称“茶青联”)主席、团支部书记。他说,成立茶青联是出于公益的角度想把武夷山的青年茶人团结起来。

    以前采购商为了找到当季优质茶叶,要进山实地收购。茶农因缺乏市场渠道和公开透明的平台,好茶不一定能卖到好价。2021年6月,茶青联在武夷山举办了首届春茶交易会,聂霖想通过该交易会为二者搭建一个面对面的交易平台。此次交易会完成527万元交易额,帮助800多名茶农对接了采购商户。

    此外,茶青联开发了一款盲盒式的义卖茶品,销售金额将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关爱孤寡老人、烈士家属等公益事业,目前已累计捐助200多万元,资助了275名困难学生。

    从传统文化里发掘精华

    在武夷山市九曲溪的竹筏码头,2021年曾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当地时撑筏的导游陈佳,是武夷山市首批竹筏导游专业的毕业生之一。“我们那一届女生大约有16个,坚持到现在的只有我一个了。”陈佳说。

    陈佳的父亲是九曲溪老一辈撑筏人。她年轻时曾经埋怨过父亲,为什么要自己来做撑筏这样的苦活儿。此后多年的工作让陈佳慢慢理解了父亲,“当游客听我讲完,在下船的那一刻,那种不虚此行的神情让我内心充满成就感,我明白了父亲当初的坚持”。

    陈佳以前想着只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为游客讲好九曲溪两岸的山水故事就够了。聆听了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后,陈佳意识到自己此前的局限。今年她加入了武夷山市妇联组建的“九曲溪上的巾帼红宣讲队”,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与武夷山相关的各类历史文化,希望把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讲给游客,让他们爱上武夷山风景,也爱上武夷山的文化。

    前不久,在“朱子故里”的武夷山五夫镇结束了一场“小小讲解员”招募选拔活动。今年3月,这项由团武夷山市委主办的活动发布后吸引了600多名儿童报名参加。团武夷山市委书记叶维沁表示,举办该活动是希望在青少年的心里种下一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武夷山市市民张昕得知消息,第一时间为6岁的女儿报了名。张昕说,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家长也在陪着孩子一起进步。“我们以前只知道五夫镇是‘朱子故里’,去那边主要是欣赏荷花。”张昕说,自己陪女儿参加完活动后,现在就连古镇里一条条穿街而过的小水渠,也能说出其背后的历史。

    怎样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叶灿借用“茶”解释道,制茶人有句话叫“看天做茶、看青做茶”,一杯茶的口感会受生长环境、雨水气候、制茶技艺等因素影响。人人皆知武夷山有好茶,可如果没有武夷山绝佳的生态资源,生长不出好茶;没有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制作不出好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07日 01 版

在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出版发行
疫情防控下如何确保考生“应考尽考”
中青报上线数字藏品平台 首款航天主题藏品秒空
共青团抗震救灾跑出“雅安速度”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2年第15期上线
全国爱眼日:呵护眼健康
院士开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