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00后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07日   09 版)

    “当我在防护服上贴上‘党员志愿者’的标志时,我就应该肩负起这个名字背后的使命和责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大三学生郁紫峥,5月20日至5月27日一直忙碌在所居住街道封控区的战疫现场。他的任务是协助北京这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排查、测体温、发放生活物资……每天7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在他看来是一件应该做也必须要做的事情。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封闭在校、居家线上学习的大学生活变得和原来不一样。郁紫峥说,大学生活既有“云”听讲的课堂,也有线上读书会、线上自习室、线上观影室等集体活动,还有像做防疫志愿者这样不同的经历。

    当00后把生活搬到“云端”,师生们正创造着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云”校园。

    “这更像是给我们的青春留下一种仪式感,在这段特殊的日子中,青年就应该为国家、身边的人还有自己做点事情。”从对“国之大者”的懵懂理解到亲身参与为社会作贡献中,郁紫峥觉得自己这几年的成长是拓宽眼界、深化思想,学会理解国内外大事的过程。在他看来,这种改变离不开学校日常的思政教育。

    “有一次学校发放了300张电影票,学生们两分钟就抢光了”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年代,国家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那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呢?”郁紫峥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战疫志愿者,要追溯到去年的一次集体观影经历。

    那时,刚迈进大学的郁紫峥在学校的“红色放映厅”看了一部阻击日军的抗战题材影片,影片中主人公牺牲前写下的8个大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长期以来,郁紫峥都觉得“家国大义”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了,平时去影院也是选择带有娱乐性的影片。在学校集体观影更有氛围感,这些影片更像是带着观众重温历史故事,内容本身就是一堂思政课,“大家怀着敬仰和严肃的心态,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间“红色放映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影视基地”,学生们在校园里就可以定期观看红色影片。学校搭建该基地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大思政”第二课堂的内容,如今,已经播放了19场影片,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活动之一。

    “在这里,我们的收获是成倍的!”金融专业大二学生白梦蝶在这里看过《红海行动》《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影片,每次观影结束后还会开一个小型的“影评会”。

    几名同学走在校园里,七嘴八舌讨论着对影片的理解,有欢笑、有共鸣、也有思考……白梦蝶回忆起和同学一起看完《红海行动》的场景依然感触颇深。对她来说,更多的是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解,有的同学更关注中国军人的勇气和意志,还有的同学被祖国的大国担当深深感动,“大家的关注点不一定相同,但总能收获新鲜的想法”。

    “有一次学校发放了300张电影票,学生们两分钟就抢光了。”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金宝是影视基地搭建的负责人,让他深受感动的是在播放中国抗疫纪录片《武汉日夜》时,整场放映厅爆满。有的同学提前一个小时排队入场,没有座位的同学就坐在走廊过道,还有的同学流着眼泪看完整场电影。

    “其实学生很喜欢现实题材的影片,他们想了解民生,也关心各级政府在做什么,更想知道时代在如何发展。”王金宝说。

    所有课堂都是育人渠道

    当一本红色经典书籍、一部红色电影、一件“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成为思政教育的素材,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有意思,思政教育的话语体系也有了更深、更广的拓展。

    今年4月21日,首经贸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在这里的“思政留声墙”上,师生可以观看、诵读党史故事,制作属于自己的音频留声卡;疫情期间,学生们还可以在配套的手机应用平台上,听习总书记的讲话、读经典名家名篇。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在红色金融博物馆成立了“红色金融教育基地”,讲述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之路以及金融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首经贸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看来,让大学生了解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也是在加深对党史、对中国制度的深刻理解。

    “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更好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是我们思政育人的目标。”尹志超认为,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会选择从事金融类工作,在当下网络信息繁杂的时代中,如果没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作为价值引领,学生们很容易陷入专业的漩涡中。“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制度的优势,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底色是‘红色’,才能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职业操守”。

    思政和金融的加法如何做,不同学院教师各有“锦囊妙计”,学校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局面。首经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常婧超是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青年思政教师,在她的课堂上,涉及货币政策、经济形势等相关章节时,她总会多看几眼、多说几句;涉及诚信、廉洁的品德时,她总会多举几个例子。常婧超觉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然离不开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阐述,但是当面对一些“听众”比她还专业的时候,她说,“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教学相长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

    在尹志超的课堂上,他更多地是结合专业知识,讲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大国担当。讲到人民币汇率变化时,他会提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反复强调人民币不贬值的案例;通过对比经济大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历史数据,表现出大国经济地位之间格局的转换;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国际金融理论框架下,有很多体现我国的责任和担当的案例,这是在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尹志超说。

    用所学专业回应国家需求

    “社会生活实践是大思政课最丰富的资源和最鲜活的素材。”在常婧超读大学的时候,她就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曾去往新疆文工团服务了两年多。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常婧超觉得得益于自己的思政老师,“他是一个善于在课堂上分享社会工作和经历的老师,我受他的影响开始去感受思政课的魅力”。

    常婧超深知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如今,她站上了思政讲台,也想带给更多的人“正能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开设在大一,很多学生处于从一名高中生逐渐转变为大学生的阶段。常婧超发现,学生们对报效祖国、心怀国之大者存在“有渴望但没途径参与”的迷茫情绪,于是,她就会分享自己的援疆经历。学生们从最开始的羡慕到认可,再到去实践,常婧超看到了他们拍摄的战疫微电影、听到了他们讲述的志愿服务故事,“社会实践不管是在家门口做,还是到偏远地区做,性质都是一样的,都需要信仰的力量”。

    去年,有两位来自财政税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想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他们邀请常婧超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这让常婧超觉得有点儿意外。“我是思政教师,但学生们觉得思政内容可以作为指导思想,这也映射出思政教育的成果可以是多元的。”

    常婧超的成长经历,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路和工作不谋而合。长期以来,首经贸都把党和国家重大主题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社区战疫志愿服务、“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实践中体会家国情怀,上好了一堂又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今年年初,白梦蝶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标兵志愿者。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开幕式上,以舞蹈的方式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儿,从准备到正式上台表演,她们花了4个月训练。“这是国家的大事,大家互相鼓励着坚持下来,我们都有坚定的信念。”

    这样的青春故事还有很多。学生们在进步着、成长着、蜕变着……对于教师们来说,他们也在坚持着应该坚持的。

    “思政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曾反复向教师们提及,思政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许不会像其他课程一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学生的成长,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效果就会慢慢地体现出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07日 09 版

00后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从四个着力点入手,提升思政课教学话语力
青春的回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