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守好这一库碧水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河南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10日   01 版)

    从北京出发,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南下1432公里,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这里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丹江口库区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水利设施、移民新村等,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这一库碧水”的殷殷嘱托,一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和淅川县三级联动,全面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筑牢生态防线、发展生态经济、深化生态文明,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同时,南阳市和淅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绿化荒山、涵养水源,以生态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确保清水北送

    午后的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宽阔的水面上,30岁的王钦立在船头,手持网捞四下巡视。作为一名清漂队员,王钦和其他7名队员负责宋岗码头区域的护水工作,清理、打捞水面漂浮物,捡拾岸上垃圾。

    淅川县有2000多名像王钦这样常年守护库区水面和沿岸的护水人,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大多是年轻人。“水这么清,一路北送,里面有我们青年的付出和奉献,想想挺有成就感的。”王钦说。

    从1952年“南水北调”构想横空出世到2014年中线全线通水,一代代南阳青年敢担当、善作为、甘奉献,在拼搏奋斗中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歌。为“守好这一库碧水”,新一代的南阳青年接过了接力棒,做清漂队员、水质监测者、污水处理人、科研工作者……在不同岗位上扛起水质保护使命,贡献着青春力量。

    今年4月,在淅川县马蹬镇寇楼村,一个投资500万余元占地千余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被全部拆除。这是淅川县“守好这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我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加大水源涵养、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污染防治,切实维护水质安全,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据介绍,2021年,淅川县共完成库区违建拆除119处。9月至12月,又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在河南省政府规定时间内高质量核查6808个点位,对核查出的2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今年伊始,淅川县“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再动员、再部署,重拳打击170米水位线以下所有违法建筑、拦汊筑坝、拦网养鱼等违法行为。

    库岸线较长的马蹬镇涉及问题点位138个。在5个多月里,年轻的马蹬镇河长办主任张阳参与了所有点位的排查和整治,几乎没有休息一天。“为了确保整改进度和效果,有时一天要在不同点位间奔波200多公里。当天做通了工作,为防止反复,我们连夜组织拆除。”张阳说。

    天惠牛奶厂是一家位于库岸线下的涉法涉诉破产企业,原有厂房和设备被查封。淅川县上集镇主要负责人先后赴北京、湖北武汉找到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讲政策。两个多月后,厂房等被顺利拆除,设备被妥善安置。

    截至目前,淅川县已累计拆除库区违法建筑15.3万平方米,清除弃土弃渣82.59万立方米,拆除网箱1.13万平方米,拆除拦网长度0.87万米,拆除堤坝0.96万米,恢复岸线长度15.25千米,恢复有效库容790.18万立方米,复绿库岸面积38.16万平方米。

    “我们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箱养鱼网箱,全面取缔禁养区内400家养殖场、100多个养殖户。”淅川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章笑介绍说。

    不仅要重拳整治,更要加强水环境的长效管护。最近刚出台的《淅川县河湖管理办法(试行)》着重强化库区线下管理,建立“守好这一库碧水”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走上绿色转型“致富路”

    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区有125万亩,其中重度石漠化的55万亩大都集中于丹江口水库周围,生态脆弱,荒山土层单薄,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治理石漠化,是南阳市和淅川县首先打响的绿色保卫战。

    周大鹏说:“为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地处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一边加强水环境的长效管护,一边加速绿色转型发展。”

    近年来,南阳市和淅川县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高质量治理石漠化荒山38.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湿地5000余亩。淅川县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7%提升到目前的61.7%,南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51%。

    守好一库碧水,持续要靠生态。按照“因地制宜、适生适种、生态高效”的原则,淅川县引进50余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种植30余万亩软籽石榴等“染绿”库区,97.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惠及城乡。淅川县九重镇引进南阳一拱农业发展公司发展草莓、苕尖等大棚种植1000亩,淅川县盛湾镇引入福建盛客薯业公司大力发展甘薯等订单农业6500亩……

    生态建设引发了生态旅游“同频共振”。2021年,淅川县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25.6亿元。目前,淅川县已培育森林乡村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约10万名乡亲靠着“绿水青山”捧起“生态碗”、走上“致富路”。

    2021年10月,淅川县被授予生态环保领域国家最高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这标志着水源地跻身全国生态文明新时代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行列。

    移民村的好日子

    回想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的场景,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依旧很激动。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时强调,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附近的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共有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这里。

    移民前,邹庄村村民邹新曾一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土地贫瘠,日子艰难。搬迁到邹庄村后,邹新曾在村里当保洁员有工资,儿子邹会彦管理着10余亩耕地,儿媳郭春玲在镇上服装店上班,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万余元。

    “今年是个丰收年,小麦亩产创纪录。小麦价格也从去年的每斤1.15元左右,涨到今年的1.45元左右,平均每亩增收五六百元。”年轻力壮的邹会彦说,他还拿1.5万元入股了村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

    如今的邹庄村,水泥路面平整宽阔,光伏路灯整齐明亮,文化墙面图文并茂,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花草树木赏心悦目……

    为了更好地支持邹庄发展,南阳市和淅川县还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邹庄村与邻近的水闸、下孔、孔北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汇聚更多的资源、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和智慧农业。

    在邹庄村的田地里,矗立着28栋钢构的温室大棚。“村里流转1000亩土地种草莓、苕尖,小麦收获后马上就全面开工了,争取年底见效益。”驻村第一书记崔丽萍说,“我们还建设了1000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智能化种植。”

    现在,邹庄村还成立了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统一管理,村民入股参与分红,每股1000元,每股每年有150元的保底收益;还建成扶贫车间、引进藤编企业,让村中的老人、妇女都有活儿干。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移民老乡,对我们厚爱有加。”邹玉新说,“我们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往后的日子会更好!”

    崔丽萍说,目前,大邹庄村已成立了掘井人农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有限公司、大邹庄劳务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观光带,“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本报郑州6月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10日 01 版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同格鲁吉亚总统祖拉比什维利互致贺电
习近平给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全体学员回信
团中央书记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团百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守好这一库碧水
武汉团组织:团教协作引领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