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触目惊心的视频近期在印度互联网上疯传:一群手持棍棒的年轻人怒吼着冲进比哈尔邦的一座火车站,点燃了停在铁轨上的火车,裹着滚滚黑烟的红色火焰升腾而起,吞噬了车身,遮蔽了天日。
自莫迪政府6月14日宣布推出“阿格尼帕斯”军队改革计划以来,抗议活动和暴乱从印度人均GDP最低的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开始,然后迅速蔓延到全国。印度学生联合会等组织在多地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莫迪政府推出的这项“反青年政策”。
在印度,军队不只是保卫国家安全,还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功能。南亚问题研究专家、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加力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印度政府打算在预算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扩大兵员规模、增加武器装备,以应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等“外来威胁”,却伤害了本国青年的利益和前途。印度社会的普遍反对表明,印度政府的当务之急并非“外患”,而是“内忧”。
军人“正式工”变“合同工”
在印地语中,“阿格尼帕斯”意为“烈火之路”,通过该计划入伍的新兵因此被称为“烈火战士”。该计划将从今年9月开始实施,届时,海陆空三军的征兵年龄将被降低到17.5岁至21岁年龄段,服役时长从17年大幅缩短至4年。服役4年后,将只有四分之一的“烈火战士”能够继续留在部队,其余的人将在拿到大约117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0万元)的一次性安置费后走人,退休金和其他津贴被一律取消。
此项军改计划一发布,就遭到了印度社会各层面广泛而激烈的反对。国大党批评执政党“既抠门又愚蠢”,要求莫迪停止实施该计划。印度共产党(CPI-M)方面表示,专业军队不能建立在“合同工”“短期工”基础上,“阿格尼帕斯”计划节省了开支,却严重伤害了士兵的忠诚度。更有人以“违宪”为由将政府告到了最高法院。
为平息事态,莫迪政府立刻作出让步,宣布放宽征兵年龄限制,允许入伍“烈火战士”年龄超过规定上限3岁,承诺在“烈火战士”退役后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如进入警察部门等。即便如此,反对者表示将把抗议进行到底,直至政府废除“阿格尼帕斯”计划。
马加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说,印度政府推出“阿格尼帕斯”计划,目的是为了扩大潜在的兵员规模。而扩军原因有三:其一,近年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特别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其二,印度与中国关系也不甚和睦,中印边界时有摩擦;其三,印度国内安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东北部地区反政府武装仍然活跃。因此,扩大军队规模似乎是印度的“必然选择”。
在印度2021-2022财年国防预算中,采购武器开支从159.1亿美元增至184.8亿美元,同比增加16%,创15年来最高涨幅。2022年印度还将继续向多国购买武器,包括法国“阵风”战斗机、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等等。
军队要增员,武库要扩充,但印度总体国防预算却没有显著增加。2020-2021财年印度国防预算为738.6亿美元,2022-2023财年为768.8亿美元,涨幅仅4%。因此,印度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把目光转向了减少人力成本。
据印度《德干先驱报》报道,印度拥有全球第二大常备军队,现役军人数量超过140万人。到2020年时,印度退役军人已达32万,而且还在以每年5.5万的数量递增。军人退休金占印度国防预算的四分之一,人力总成本则超过了印度国防预算的一半。马加力指出,士兵在部队服役年头越长、级别越高,工资和津贴就越高。印度政府的盘算是,通过“阿格尼帕斯”计划缩短士兵服役年限,将可大幅削减薪资和退休金等开支,从而将更多军费投入到武器装备上。
印度青年实现阶级跨越的通道被封堵
印国防部长辛格曾解释称,推行“阿格尼帕斯”计划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年轻人将参军视作一种光荣,他们梦想着穿上军装”。但对广大印度青年而言,与其说参军是“光荣与梦想”,不如说是实现稳定就业的希望、通往体面人生的捷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将孩子送入部队足以令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扬眉吐气。
19岁的库马尔·辛格来自比哈尔邦帕蒂拉村,他3年来一直在为参军作准备,包括每天跑步10公里。他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在贫穷的比哈尔邦农村地区,任何人一旦入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参军意味着有了稳定收入和接济家人的能力,盖房子也更容易申请到贷款,还可以选择到理想的结婚对象。可以说,参军对农村青年来说意味着终身保障。但“阿格尼帕斯”计划摧毁了库马尔·辛格的人生规划,令他备感沮丧:“如果4年后我没有留下,我该怎么办?退役后还能找到工作吗?”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青年找工作真的成了一条‘赴汤蹈火之路’。政客们想用‘阿格尼帕斯’计划欺骗焦虑的年轻人,摧毁他们的未来。不提供就业保障就想让他们作出牺牲,这是犯罪!”印共总书记拉贾在推文中写道,4年后将有75%的“烈火战士”加入原本就已非常庞大的失业大军。
马加力也认为,印度政府推出“阿格尼帕斯”计划确实有通过降低征兵年龄以提前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这层考虑,但这种做法也为将来的失业潮爆发埋下了隐患。而且,降低参军年龄同时缩短服役年限,实际是“两头堵”——如果只是降低入伍年龄,入伍者还可以在部队待十几年,可能觉得未来还是有希望的;现在参军年龄上限降低、服役时间也大大缩短,青年学习知识技能的最佳年龄也错过了,4年后他该怎么办?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马加力表示:“印度政府的稳定性较差,这届政府只解决眼前的问题,下一届是谁上台就不管了。”对印度政客而言,政党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又高于政党利益。
莫迪政府“攘外”须先“安内”
“阿格尼帕斯”计划引起的抗议浪潮,实际上折射出了印度社会与经济的弊端和沉疴顽疾。
在马加力看来,印度青年失业问题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印度时报》援引政府调查数据报道说,2022年,印度22个邦的15岁至29岁青少年失业率都在20%以上,喀拉拉邦青少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7%。近年来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不俗,但经济数字增长并未解决就业难问题。印度约有14亿人口,每年新增劳动人口都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其中实现充分就业的还不到一半。
在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时候,“人口红利”成为被频繁提及的热门词汇。但马加力认为,过剩的人口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形成人口红利,包括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足够大的市场、劳动人口接受过良好教育、社会关系平顺稳定,等等。印度确实搞了一些投资建设,但其产业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据马加力观察,在印度到处可见年轻面孔,但许多人没有工作,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未就业人口积累起来,就成了印度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一有风吹草动,年轻人就会闹事。”
马加力分析认为,印度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是“内忧”,而非所谓“外患”。目前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小,中国也不会主动恶化中印边界局势,而是一直坚持通过对话沟通妥善解决争端。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部问题,如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失业率居高不下、与反政府武装冲突不断、宗教和阶级矛盾激化等,这些问题才是印度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印度在进行国内动员的时候,经常强调所谓外部安全威胁,把祸水外引、责任外推。但实际上,如果能搞好内部建设,印度的国内外形势会比现在好得多。”马加力说,如果专注于促进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印度社会自然会更加安定和谐。
本报北京6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