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4380天,10万多小时,这是每一个走进高考考场的人身上承托的时间。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时间的力量开始展现梦想的分量。曾经的风雨兼程,能润泽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
不能忽视的是,有一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在喜悦中还会掺杂一丝担忧。他们家境清贫,父辈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却对知识有着朴素的敬重与信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改变命运”,在这种朴素观念的加持中,哪怕现实遭遇波折,他们仍在内心葆有奋斗的原动力,不断向上。
青年向上 时代向前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为了帮助这些年轻人圆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于2005年发起实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以下简称“圆梦行动”),为大学新生提供从家门到校门的交通费和短期的大学生活费用,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大学生助学贷款,是来自国家力量的善意;圆梦行动则帮助这些学生,放下了心中“经济”“人情”“尊严”或是“自信”的“最后一块石头”。
时间在变化,圆梦行动也在生长。
脱贫攻坚时期,圆梦行动将资助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2019年资助的2万名学生中,有1109名学生来自“三区三州”的190个贫困县,覆盖了约90%的贫困县。
如今,圆梦行动又主动肩负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的任务。同时,还首次采取两种资助模式,除继续开展一次性资助外,还拓展试点持续性资助,对一些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院校的工学、农学、理学等专业的学生进行持续资助。
除了帮扶模式,圆梦行动也在逐渐探索为受助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机会和平台的做法。
时间作为一种变量,往往是最公正也最富意义的。经过十几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力的公益事业之一,那些圆梦学子也已经成长并战斗在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各条战线上。
凝聚力量 循环不竭
与刻板印象中来自贫困家庭学生的悲观、绝望不同,圆梦行动这样的社会资助和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他们的温饱和安全需要。资助也没有给这些学生带来负面的社会标签,相反,社会支持和关爱给了他们被尊重的感觉,让他们自尊、自信。基本需求及时有效满足,给了他们很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让他们有基础和资本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发展和自我实现。
2017年,刘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并得到圆梦行动的资助。当被问到一抽屉的奖状,他最喜欢哪一张,他指了指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开启他人生新篇章的钥匙。“我站在自己人生的新起点上,向未来眺望,踌躇满志。”入学前,刘浩写下对未来的期许。2021年,刘浩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研至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布依族姑娘王庭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得到圆梦行动的资助顺利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她在兼顾学业的同时一直勤工俭学。研究生毕业后,王庭积极投身国家西部交通建设,参与了多条高速公路项目设计。
从小失去双亲的李兰,布满老茧与伤痕的双手紧握大学录取通知书,心里满是忧虑。学费可以靠助学贷款,但路费和生活费不是像以往那样去打柴可以赚取的,怎么办?圆梦行动的出现,让李兰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并如愿开始学习印度尼西亚语。大三那年,李兰获得赴印尼留学的机会,圆梦行动再次助她圆梦。毕业后,李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用所学为祖国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中国的贫困已然存在的代际传递和阶层固化的隐患,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
圆梦行动由希望工程这个中国最负盛名的公益事业发起,帮助贫困学子用知识建立信心。因为有信心,哪怕在现实中仍会被打击,但让人不断奋斗的根基还在,他们的奋斗汇合到一起,则在宏观上实现了阶层流动,提升了社会活力。
曾有调研团队对圆梦行动作出过这样的评价:它以最小负担,表达来自社会最大的善意。这种善意,也激发了更多力量,最终受益的是这个国家。
勇担使命 剑指未来
2019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希望工程30周年时指出:“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望工程有所作为,不是中国青基会的个体奋斗所获,我们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及个人持续不断的帮助。
2005年至今,圆梦行动得到了贵州茅台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余额宝等众多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
其中,贵州茅台集团与中国青基会共同发起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圆梦行动已经连续十年资助了超过20万名大学生完成圆梦。
这种合作模式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之间高效互动、深入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教育扶贫的标志性品牌,取得了党政高度赞许、社会普遍称道、学生特别感恩的良好社会效果。
茅台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有机融合起来,不断锻造中国民族工业品牌脊梁,不断将发展的成果回馈于社会,造福于人民。茅台圆梦行动对受助大学生的影响也并不只停留在物质上,更深层次的观念改变也随之悄然发生。
很多茅台圆梦学子在选择兴趣社团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放在了公益社团,“因为我接受了很多帮助,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一项调研中显示,87.9%的茅台圆梦学子在校期间有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或捐款捐物活动的行为,比大学生的平均参与率(60%)高出了27.9%。
基于此,2021年和助学金同时到达受助学生手中的还有一封信。信中鼓励学生成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接力志愿者,加入“2021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接力志愿服务队”或学校、社区(村)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做爱心接力的参与者、行动者,传递公益理念。
除了第一学期的资助,茅台圆梦行动颁发给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学生的“栋梁奖学金”,还鼓舞了很多已经毕业的圆梦学子。
农村教师李新,在得到栋梁奖后又考取了在职研究生,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样是栋梁奖获得者的刘红,在完成了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快速制造中心的研究生学习后,又奔赴德国继续深造。
时代从未停止出题,随着国家政策,希望工程不断调整公益脚步。党的十九大以来,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汇聚爱心、传递温暖,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的新使命,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奋斗者绝不抗拒前进,圆梦行动也在和时间共同生长。新的高考季结束了,圆梦行动也将继续自己的使命。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中国青年,他们心怀山海,瞭望星辰;我们也将永葆初心,并邀请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帮助更多青年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与祖国一同走向光明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通讯员 曹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