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湖南

出家门入校门学子跃龙门 资助链再拓展圆梦更远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30日   06 版)

    2021年12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21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以下简称“圆梦行动”)湖南省学子见面会在长沙举行。

    学生代表朗诵完《栋梁赋》后,大家畅聊起了各自的大学新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作为一个有志气、懂感恩的青年,今后将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努力成为对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用的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钟礼延说。

    将这些学生聚集起来的是“圆梦行动”。每年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录取工作结束,准大学生们就开始憧憬起大学生活,可对贫困学子来说,从“家门”到“校门”的费用却成了难题。

    2006年,以帮助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想为宗旨的“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从那时起,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与其中,并打造出“芙蓉学子大型公益活动”“湘窖·我的大学梦”等公益品牌项目。

    10年来,湖南省4250名学生在圆梦行动中获益。

    “圆梦行动”不仅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传递到学生中,还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助人自助”的公益种子。来自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联兴村甜蕨垅的朱淑萍就是其中之一。

    朱淑萍生在一个很美但比较偏僻的小山村。每周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走到学校。9岁那年,父亲被诊断为癌症,为了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不少债务,可即使如此,依然没能留住父亲的生命。初一时,母亲也选择改嫁。“从那以后我和弟弟成了别人口中没爸没妈的孩子,这也导致我的性格与周围同学相比比较自卑。”她说。

    尽管生活困难,但在叔叔婶婶的支持下朱淑萍一直从未放弃学业。“我记得叔叔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努力读书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正是有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坚定读书的信念。”

    她回忆说,初二暑假期间自己曾到叔叔上班的工厂做了两个月的暑期工。“这一经历使我体会到了叔叔平时上班的辛苦,对我的资助都是汗水换来的,用心良苦。”

    初三毕业后,很多同学选择外出打工,而她选择继续读高中、考大学。“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叔叔以及其他亲人对我的期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

    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2013年她如愿考上衡阳师范学院。可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支撑不了大学的生活费和学费,还好有来自社会以及亲友的帮助。尤其是圆梦行动为朱淑萍送来资助,帮助她从“家门”迈入“校门”。

    大学毕业后,朱淑萍进入衡阳市皓源实验中学教书。“我从小就渴望当一名教师,可以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她说。

    朱淑萍说,初为人师有紧张也有激动。因为刚开始正式进班上课,她会在前两天把教材熟悉,然后通过做教辅把握重点和难点,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方式是去听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讲课,学习上课的技巧。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她学到了很多技能和方法,在教学上也有了进步,在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学科教学比武”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朱淑萍表示,“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也从原来的学生变为老师。在我的学生中也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可能他们的性格也像当初的我一样比较自卑,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当初的自己,我经常鼓励他们一定要努力读书,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从2006年起,圆梦行动帮助一批又一批的朱淑萍们解决从“家门”到“校门”“最后一里路”的难题。如今,新时代的希望工程又赋予了圆梦行动新的公益任务,为大学阶段和职业教育阶段家庭困难青少年提供学业资助、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思想引领等服务。为学子开启的不仅是一段大学的旅程,更是走向更远的向上、向善、向未来的圆梦人生之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30日 06 版

梦想与时间共同生长
雪中送炭故事言犹在耳 新型资助模式又谋新篇
做细“圆梦行动”爱心落地 打造“金秋助学”着眼长远
精准助力八桂寒门学子 双轮驱动“育人”永为底色
出家门入校门学子跃龙门 资助链再拓展圆梦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