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小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05日   03 版)

    2021年2月28日,中国空军将第一批中国产新冠疫苗运抵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维拉莫空军基地。人民视觉供图

    2018年8月1日,喀麦隆克里比港务局物流总监詹姆斯·亚瑟·埃东古介绍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参与建设的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视觉中国供图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三年未止,欧洲大陆战火重燃,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向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越是风云变幻、明晦难定的时代,越需要伟大的思想拨云见日,指引人类前进方向。未来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全球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安全?面对这些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作出了中国的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时而动 顺势而为

    回望历史长河,每当人类文明之舟行至关键交汇口,伟大的思想总能如灯塔般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一次次以“船”为喻,呼吁各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时指出:“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我们更要把准方向,掌握好节奏,团结合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说:“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今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大船”之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喻,揭示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现实。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纷乱的世界局势开出了一剂良方,为处在逆流险滩中的世界指明了航向。

    从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体路径;从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到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再到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迈向实践,路径日渐清晰,内涵日益丰富。在这艘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中国既是倡导者,更是积极建设者。

    大道至简 实干为要

    天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有了伟大的理念指引,要想走好共同发展之路,更需要深耕厚植。

    7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逐步丰富,实践版图不断拓展,中国倡议、中国主张、中国行动,让世界看到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共同体”。

    从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越南、尼泊尔、柬埔寨、老挝、缅甸、塔吉克斯坦、印尼、土库曼斯坦、埃及等发展中国家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推动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非、中阿、中拉、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再到面向全球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由点及面,连线成网,中国提供的新视角展现了心怀人类命运的世界担当;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倡导的新路径愈发彰显“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言出必行、有诺必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自倡议提出之日起,中国便以行践言,让世界各国看到了命运与共、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信心和希望。

    截至今年6月22日,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敞开怀抱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

    截至今年5月,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足迹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菌草项目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企业承建了非洲一半以上的无线站点及高速移动宽带网络,累计铺设超过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家庭实现宽带上网,服务超过9亿非洲人民。

    自2015年7月开业以来,总部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批准、提供资金支持的项目累计已有80多个,总额超过310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开发银行计划为成员国提供了100亿美元与危机相关的援助。

    2015年9月,中国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2017年,中国宣布再向基金增资10亿美元。今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亿美元基础上增资10亿美元。

    ……

    7年多来,纷乱时局加速演进,人类挑战愈加严峻,中国用自己的实干行动照亮了各国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路。从博鳌到达沃斯,从进博会到服贸会,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再到全球安全倡议,中国不断拓展与世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以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发展事业前进,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心合意同 谋无不成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正因为对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类福祉的不懈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写入党章和宪法,还先后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等联合国正式文件,激起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回响。

    “通过此次疫情,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这是一种让世界共同行动的新方式,让各国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担负共同责任,创造共同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那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面对持续的冲突动荡、饥饿贫穷、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对命运与共的感受更为强烈,“我们应当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习近平主席不仅用生动的比喻阐述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现实,还指出“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只要真心实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发展,只要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造福各国人民。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2021年9月以来,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发展倡议已获得10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支持,50多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用一种制度取代另一种制度,不是要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未来也只有一个。共建美好世界呼吁共商共建共享,呼唤开放包容合作。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的傲慢,都不符合时代潮流。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所说:“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小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5日 03 版

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大疫呼良方 合作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