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这支年轻团队让科学在镜头里“美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汪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05日   07 版)

    团队视频作品《重现化学-结晶之科学的王冠》。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化学沉淀反应一瞬间的千姿百态、显微镜下的金属置换反应步骤、古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里的金属冶炼用了什么原理……这些在平常人眼中很难观察到的细节,被一群85后、90后用显微设备加影视装备做成了“影片”,呈现在大众面前。

    这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园里的一支创业团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及海归硕士、博士组成,他们搭建了“美丽科学”可视化技术平台,曾参与《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拍摄,展现微观视野下食物风味的变化过程。

    2014年,团队起初的创业想法是“美丽化学”。“提到化学二字,很多人会联想到枯燥、有毒、爆炸等,我们琢磨,用大众没有见过的视角和影视化的手段,来展示化学的美丽,以及反应过程中有冲击力的一面。”团队负责人高昕回忆。

    但短视频的制作并非易事,得经历很长且反复的过程:针对一组化学反应,想表达什么样的科学概念,团队要先策划、调研,论证拍摄可行性,再进入拍摄制作阶段。有时,为了最想要的那一个镜头画面,团队得重复拍摄无数次。

    科学实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制作时间不可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和试错。高昕坦言,有些化学反应速度特别快,很难抓住某个有画面的瞬间,换一个实验环境、不同溶液的浓度差异、自然温度条件等都是影响因素,“画面里如果有微小气泡会影响美观度;有时候实验做到一半,液体流出画面之外,就得重拍;哪怕摄像景深稍微调整,都会失去拍摄焦点”。一个项目拍下来,团队往往会留存大量的素材,最终呈现在镜头的素材可用比仅为百分之一。

    “天工百炼”项目花费了团队近两年时间。他们要将《天工开物》一书中描述的化学反应用CG动画呈现。比如,如何在矿石中提炼锌,化学元素如何从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如何在火炉中进行矿石冶炼,这一系列微妙的反应虽然在书中有所记载,但现代人看来,其内容十分抽象。

    团队线上线下寻找文献支持,找相关领域专家了解情况,经过一番“烧脑”制作,10组科普视频、数字体验程序上线,既让动画效果有观赏性,也用现代科学技术原理诠释古人的智慧。

    2017年,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团队抓住了创业机遇和新的方向,打造针对青少年的可视化素质教育平台,将科学课的知识点“拆开揉碎”呈现。“科学是需要探究的,要带给孩子新奇理念。没有科学思维的引导,很难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兴趣。”高昕说。

    团队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合作开发了课件、视频等数据资源,打造虚拟实验轻交互平台。比如依托模拟显微观察、红外互动观察等实验平台,孩子们点击大屏幕电脑,就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交互实验。

    在一款交互实验中,随着屏幕内的红外成像扫描过一朵荷花的不同位置,孩子可以对不同点的温度进行判断,并猜测、验证“为什么荷花的中心点温度最高”等科学话题。

    地球和宇宙领域的课难上、网上找资料难、孩子对天文知识产生的问题多……这些年,基层教师反馈的问题也进入团队视线,他们多次调整和迭代产品形式及软件功能,开发出覆盖国内1.5万所中小学的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宇宙等课程的产品。

    曾有一位家长打电话来表示要捐款,希望公司生产更多全科教育产品,让更多孩子爱上科学。这让团队很受鼓舞。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推动数字创意文化“链”式发展。该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内包含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安徽首个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基地等,吸纳包括“美丽科学”在内的一批数字创意创业企业。

    产业园帮团队对接、争取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等资金支持。眼下,团队拥有1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打造了4个专业实验室。创业8年来,团队从3人扩大到40多人,基本都是90后。

    (视频拍摄 王海涵 剪辑制作 实习生 汪甜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于受访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汪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5日 07 版

菜市场都逛得少的年轻人,为什么热衷阳台种菜
万物皆可联名 联名款真香吗
这支年轻团队让科学在镜头里“美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