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年就业扶持行动持续推进

让求职服务惠及更多高校毕业生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06日   02 版)

    一个名为“毕业留言墙”的文档在这个毕业季持续更新。半个多月前,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金山文档共同发起青年就业扶持行动,为广大毕业生、准毕业生群体送出求职礼包,分行业、岗位免费提供简历模板,分享面试经验,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长安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8所高校参与承办该活动。

    在活动推出的“毕业留言墙”文档里,来自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2018级本科生陈欣留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且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以此为自己打气。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一些校招、公招考试不断延期,她坦言这给自己求职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担心如果一直延期,毕业之前都不能签约工作”。

    对不少毕业生、准毕业生而言,一份可快速更改的简历、一段有关目标岗位笔试面试的经验分享,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用海南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邢富程的话来说,当初求职时,拼命想找到“一个简洁明了且适合自己的简历模板”。

    “从反馈的情况看,活动提供的简历模板对同学们的帮助会大一些。”云南大学团委分管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姜月帮很多学生看过简历,在她看来,很多学生自身的经历比较丰富,但由于经验不足,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项目经验、实习经历转化到简历上。姜月还发现,一些学生会下载一些不合适自己的简历模板,“导致很多内容生搬硬套,或是使用一些不规范的措辞”。

    而这些常见问题都能在本次活动送出的求职礼包中找到应对方法。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8级本科生田家园告诉记者,青年就业扶持行动里免费提供的笔试面试经验“丰富而全面”。他曾花费大量精力在网上寻找经验帖,“有时候还会付费,但最终得到的笔试面试经验可能是过时的,让我对笔试面试没有头绪”。

    在简历模板、面试经验共享文档等工具的辅助下,毕业生能节省出资料整理的时间,把更多精力用于转化简历语言、熟悉面试流程。西北大学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刘苗,就通过本次活动更清楚地了解到当下的就业形势。她告诉记者,作为准毕业生,她会结合就业现状,把求职的时间线前置,更早地做好准备。

    青年就业扶持行动联合发起方、金山文档相关负责人注意到,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是关于面试技巧的内容合集,如“求职面试技巧6篇合集”,其中整理了适用于不同类型、环节和场景的面试技巧。而这源于金山文档提供的大学生内容社区平台及其与知名求职、招聘机构的合作。“通过引入专业机构的面试技巧、笔试面试题库等优质资源,助力大学生顺利求职。”该负责人说。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生陈柯从大三开始就为找工作做准备,他把提前做功课看作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在(大三)这一学年,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志愿服务,还考了一些专业证书,尽可能让简历丰富一些。”陈柯说。

    “提升自己”“认清现实”成为不少毕业生踏上求职之路的感受。邢富程就经历了一段不太满意的实习,“这让我意识到找一个有前景的单位或者自己感兴趣、有发展规划的职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他看来,这是真正面对求职现实、积累求职经验的第一步,他想在“毕业留言墙”上写下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为更多人提供求职参考。

    “不管是毕业班还是准毕业班的同学,大家对于求职经验的询问是非常多的,这是正常的现象,关于选择毕业去向,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任宇是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他介绍,该院很多毕业班同学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一些尚未签约的同学也基本有了就业意向。准毕业生可以将师兄师姐的求职经验作为指导,对考研、就业、留学等各种去向充分了解,尽快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辅导员于航也表示,准毕业生目前最需要的帮助是找准定位、选择好就业方向,着力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长安大学相关负责老师则建议,在就业服务中应多提供求职方法指导、梳理用人单位情况等方面的资源。

    “毕业快乐,未来可期”“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10多天来,供同学们与母校、与学生时代对话的“毕业留言墙”,留下许多心声与照片。毕业生上传自己拍下的学校林荫道、从教学楼窗口望到的晚霞,也写下对出路的迷茫、对今后成为职场人的期许。其中一些话让金山文档相关负责人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在小册子上彼此留言,写一些励志的话”,在他看来,对未来满怀希望这一点,并没有随时代而改变。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6日 02 版

胡建生:为“人造太阳”积蓄青春能量
让求职服务惠及更多高校毕业生
内蒙古团组织:把党的声音送到青少年身边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
空军军医大学张华队:“接过英雄的旗帜,成为旗帜”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