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BaoBao

做乡村儿童的温暖“树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07日   04 版)

    被他人或是自我否定的人生,因为一封封书信,正在悄然发生正向改变。

    从2010年开始,每个月都有数百封信从城市寄往吉林省各个乡村。书信的两端,联结的是城市热心人与乡村困境儿童。

    在这些书信里,孩子们找到了“人生第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得到了很久没有的表扬”“消除了对生理期的恐惧”,脸上开始有笑容,还学会了和家人拥抱……

    这是由长春市南关区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益路公益”)发起的“树洞计划”。12年里,先后有3700多名爱心人士担当信大使,7932名乡村儿童受益。

    “相对于物质匮乏,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更需要我们关注。”益路公益负责人兰廷双说,父母的陪伴和鼓励,是很多乡村儿童稀缺的经历和感受。“树洞计划”就是让来自城市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与乡村困境儿童建立起“每月一信”的沟通方式,为他们找到一个能说心里话的“树洞”,让他们感受到被倾听与被呵护。

    每月一封信,真能对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有帮助吗?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坚持? 这是“树洞计划”项目组经常遇到的质疑。

    项目组选择乡村学校为“树洞计划”的实施基地。在校园和教室里挂上“树洞”信箱前,会先落地助学帮困等公益项目。以此让项目组志愿者和乡村儿童彼此更加了解和信任。

    同时,为了保证“每月一信”的投递效果,每所项目学校还有一名乡村教师担任属地项目负责人,负责介绍“树洞计划”,并进行写信指导、信件回收、协助家访等工作。而为了保障书信内容的安全可靠,每一封信都会先投递到项目组,由项目组志愿者把关后再寄往各乡村学校的“树洞”信箱。

    每位乡村困境儿童都有不同的心理创伤,为此选择合适的信大使尤为重要。招募到信大使后,会让其等待1-3个月再与乡村儿童进行匹配。“树洞计划”项目负责人宋宛鸿介绍,等待过程中,一些只是一时起念的爱心人士就会被发现和淘汰,留下主动性比较强的,才适合担任信大使。

    在长春一所公立学校上班的张悦已担任信大使7年了。其间,她和5个乡村儿童通过信。保持通信时间最长的孩子,是一个和自己女儿同龄的女孩小雅。

    小雅的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性格内向且自卑。最初和张悦通信时,只有简单几句话。张悦让女儿一起参与写信,尝试让同龄人一起交流。慢慢地,小雅打开了心扉,每次回信都会写满一整页,从日常生活聊到学习烦恼。寒暑假时,她还会带着女儿一起去小雅家探访。

    一封封手写信件,打开了乡村儿童的心理世界,也让项目组和信大使找到了“对症下药的切入点”。

    因为父母离异,小茹长期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次,项目组去小茹家探访,宋宛鸿发现小茹正在经历第一次生理期,待在厕所里不肯出来。现场安抚后,宋宛鸿又把小茹的情况告诉了信大使“帆帆姐姐”。“帆帆姐姐”在信中特别向小茹讲解了生理期的由来和如何面对,还寄去了卫生巾和红糖。

    父亲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小刚,学习成绩很好。但母亲对小刚要求严苛,小刚考不到满分,就会挨揍。尽管家里墙上贴满了奖状,但很少得到母亲表扬。收到小刚第一封信后,阿丁联系到项目组,她希望自己能帮这个“见人就低头的孩子”找到快乐。对于小刚的每次进步,阿丁都会不吝惜地肯定和表扬,还鼓励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每年,项目组会对参与“树洞计划”的儿童进行家访,并定期组织乡村教育工作者、乡村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一线志愿者等进行项目总结和反思。

    “树洞计划”不仅解决了乡村孩子成长期间的疑惑和问题,也让学校和老师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习情况和家庭关系。在兰廷双看来,这对预防困境出现青少年犯罪、早期辍学或离家出走,有很大帮助。

    (注:文中乡村困境儿童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7日 04 版

一个桂林农民导游不屈不挠的转型路
做乡村儿童的温暖“树洞”
协和学医8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