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抗洪生死三十二小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11日   03 版)

    徒步去龙江村的场景,魏永东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6月18日清早,魏永东所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銮里大道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丙妹镇龙江村遭遇洪灾,房屋被淹,还有部分村民疏散不及时,被洪水困在房顶上。

    6月以来,贵州多地连续降雨,降雨引发了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共青团贵州省委下发了《贵州共青团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积极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的工作提示》,发动团员青年投身青年突击队,奋战于防汛抢险救灾一线。

    魏永东得知,龙江村灾情严重,通信信号中断。他和另外5位同事将作为第一批青年突击队员进入村里,尽快将受灾情况传出来。

    那天早上大约7点,暴雨还在下,龙江村村民吴忠明醒来,准备去村委会值班。但他一出门就发现,村里发生了大洪水。

    吴忠明清楚地看到,村里那条小河已经变成了黄色的洪水,有些村民的谷仓、木屋被水冲走,和树枝一起在洪水里起起伏伏,满耳都是哗哗的水流声。他家地势较高,得以幸免。

    龙江村有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说,自记事起,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魏永东和同事们接到报警后立刻乘车出发,但出城不久,路就无法通行。大树连根从山上滑下,倒在路上,电线杆也倒了。

    他们决定下车,穿着水域救援服,拎着卫星电话、机动链锯、几桶汽油和机油,徒步前往龙江村。

    雨还在下。遇到倒下的大树,他们用链锯砍树开路。有的水泥路被泥石流冲断了、路基被水掏空,他们得从山上绕路。遇到冲到路上的泥石流,也得当心——看上去是一堆石头,但下面全是松软的淤泥。他们一手拎着工具,另一只手拿根长木棍探路。有人不小心失去平衡,踩进泥里,淤泥一下就没到腰部,另外的队员赶紧砍树枝、捡木头铺在他身边,让他慢慢爬上来。

    晚上七八点,天色开始变暗,魏永东和同事们用手电筒照路,继续赶路。他们已经行进了约10个小时,脚被水泡得又白又皱,脚底起了泡,赶路时不觉得疼,一坐下休息,疼痛就袭来。

    走到夜里3点,6位小伙子疲惫不堪,实在走不动了。好在这时雨已经停了,他们找到一块没有滑坡迹象、地势较高的路面,点起火堆,把衣服烤干,留一个人值守,余下的人一躺下就睡着了。躺了3个小时,天亮了,这支队伍冒着小雨继续行进。

    消防员刘现荣记得,从县城到龙江村只有20多公里,那一次,他们足足花了32个小时才赶到村里。

    等他们赶到时,村干部已经组织村民疏散到高处。村里的低洼处一片狼藉,谷仓被泥石流压垮,冲垮的房屋、树木堵塞了河道。水消退后,河边的房屋里留下厚厚的淤泥。

    有的木屋墙壁被冲断,淤泥、石头堆到屋里,人一进来,泥巴没到膝盖。魏永东记得:“屋里的家电也报废了,看了特别心疼。”

    这支突击队在龙江村待了一天,依然马不停蹄。他们统计受灾情况汇报给上级,组织村民清理河道里的树木,帮村民清理房屋里的淤泥,在淤泥中寻找村民的财物……

    暴雨停歇后,紧接着是暴晒,他们身上的水域救援服又厚又闷,皮肤过敏、起痱子,但他们没有时间休息或找套衣服换上。次日一早,这支小队接到新的命令:赶往20多公里外的归林村了解灾情,那里和龙江村一样,电力中断、通信中断。

    魏永东和同事离开时,第二支救援队伍已经赶到,大型工程机械轰隆隆地清淤、修路,帮助村民灾后重建。魏永东和同事在山里奔波时,贵州全省还有大约300支抗汛救灾突击队、4600多名青年在救灾一线忙碌,抢修电路、清理路上的淤泥、给沟渠排洪……几天后,他们再次进入龙江村,继续参与灾后重建。这一次,他们开着皮卡车、通信指挥车,公路上仍残留着黄泥,但已经跑着很多运输物资的车辆。

    回想起突击行进的经历,魏永东有些后怕。当时他们扛着东西走在盘山公路上,路很险,护栏被冲断,下面就是悬崖。他那时没觉得害怕,还开玩笑:“脚下千万不能打滑,不然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但后怕归后怕,作为二级消防士,他觉得在自己10年的救援经历中,这一次是最“猛”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11日 03 版

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弘扬老科学家精神 勇做时代“主角”
北京:27条措施助企纾困促民消费
抗洪生死三十二小时
苗乡又闻鼓舞声
“三力”激发青春势能
十年见功 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