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湖南女子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探索:

赋能乡村母亲 助力乡村振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21日   06 版)

    湖南省怀化市石板桥村近日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老朋友”——湖南女子学院暑期“三下乡”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三下乡’实践团”)的师生。

    这已是该校“三下乡”实践团第二次走进石板桥村,在过去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大家有了更多针对性开展实践活动的抓手。“比起第一次只带着满心抱负和热情来到这里,这一次,目的更明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三学生、实践队队长张颖说。

    专业优势为乡村母亲赋能

    去年,湖南女子学院团委书记周思刚上任没几天就赶上暑期“三下乡”。带着实践团师生走进石板桥村,她发现,很多村民家生活环境乱成一锅粥。今年故地重逢,眼前的场景截然相反,“随便推开一家村民的门,家里都是整整齐齐的,老公说自己的老婆牌也不打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更和谐了”。

    发生这一改变的关键,在于“三下乡”实践团带去的收纳整理课程。

    去年发现这一问题的时候,实践团成员便召集村里的妇女们开展讲座,教给大家一些收纳整理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还在课后入户进行实操整理,让大家切身感受收纳整理带来的美好生活。

    或许有人会问,大学生教乡村母亲收纳整理,这能行吗?在湖南女子学院师生看来,“这还真行”。

    周思介绍,学校日常开设有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其中家政学占了1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相关课程的专业培训。

    而另一个更大的优势,则来源于该校大学生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建立在收纳整理基础上的云享整理公司。

    这个团队连续4年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女性提供家政服务、收纳整理相关培训,并帮助他们找到就业岗位。在“三下乡”期间,该公司会安排专业技能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实际上,对乡村母亲的赋能不仅是收纳整理,还有妆容礼仪、护肤化妆知识、女性领导力等相关课程。

    去年,实践团调研发现,在岗的女村干部、返乡创业女青年等是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而她们的共同需求就是女性领导力的相关培训。依托学校商学院的管理学、女性领导力等课程基础,实践团成员针对性地帮助大家解决了乡村振兴中这一需求。

    特色课程解乡村母亲痛点

    去年的实践中,张颖和同学们发现,乡村母亲群体存在孤单、自我价值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今年,大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开展母亲赋能实践。

    为此,实践团成员特意设计了“巧妈妈”“俏妈妈”“艺妈妈”“慧妈妈”——好样的妈妈项目。

    “巧妈妈”即依托收纳整理,开展叠被子等家政技能比赛,组织乡村母亲积极参与。

    “俏妈妈”即开展礼仪、妆容、服饰搭配等讲座,让大家发现自己的美,教大家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艺妈妈”活动中,实践队成员每晚教大家跳广场舞,举办乡村艺术大舞台,丰富乡村母亲闲暇文化生活。大一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张德琴是“艺妈妈”们的小老师,她发现,这些妈妈们都很愿意加入每天的广场舞队伍,“在跳舞的过程中很开心,很放松,变得自信了”。

    依托“智妈妈”项目,实践团在乡村建设了一个智慧书屋,组织母亲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开展读书分享会。

    大二电子商务专业的胡愉忆发现,村里有位妈妈虽然自己没考上大学,可是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儿子女儿都考上了大学。与这位母亲一样,不少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学业有成,但是却苦于生计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也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实践团大学生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陪伴。

    在村里,实践团成员开展印刷、绘本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还组织孩子们学习舞蹈、声乐,想方设法用有趣的方式走近孩子。

    大二音乐学专业学生王菁发现,很多孩子在物质上并不缺乏,他们需要的是艺术的启蒙和普及。大一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张德琴也觉得,自己能够带给孩子们的,更多是对他们身体的开发、情绪的释放。“刚开始的时候女孩子会多一些,男孩子就坐在一边,不参与。”她便努力激发大家的兴趣,在教健身操的时候鼓励男生女生都参与进来。

    大三英语专业学生李慧在对乡村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他们能够做的更多是情绪开导、陪伴等工作,“一开始有孩子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比较拘谨,几次艺术课程的参与,就能明显感受到改变”。

    第二次到石板桥村实践,李慧表示,自己的初心不变。

    “我就是‘三下乡’的受益者,小时候比较内向,是当时参加实践的老师在活动中注意到经常待在角落的我,耐心陪伴和鼓励我、引导我,让我变得爱和同伴们交流了。”李慧坦言,这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去年的经历,让李慧实实在在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也更激发了她和同学们想要把这项实践做好的信心。

    “我们去年在入户调研、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就在和大家研讨,如何把村里的家文化发扬光大,把母亲的故事宣讲出去,同时,也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做些什么。”周思表示,实际上做母亲赋能就是在推进家文化,让家风、家教、家训与母亲赋能很好地结合,也是今年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寓学于行提升大学生素养

    梁小燕是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的专职老师,也是此次“三下乡”的指导老师之一。在她看来,“三下乡”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核心是家庭建设,要从“道”的方面,比如家风家教、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去多关注,而整理收纳能够很好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与这些产生对接。

    她表示,去年的工作更多是启蒙,即对整理收纳“术”的启蒙,今年重在关系的建设,从团建活动、团队建设和技能学习等方面着手。

    她还发现,今年在组织大家参加培训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去年的学员。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则是,今年培训中还出现了6名男性,“说明培训不仅吸引了农村女性,还吸引了农村男性”。

    不过,梁小燕也坦言,整个活动还存在需要提升的方面。首先是对乡村需求端的精准调研,比如活动前侧和后侧调研工作如何更深入。另外,“三下乡”活动中的收纳整理如何和当地乡村发展的内涵建设深度结合,也是她所带领的实践团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我们的整理收纳更多是美丽乡村建设,村居、家庭环境美丽的指导,让大家意识到,高品质的生活不仅是一二线城市居民的需求,乡村同样需要。”梁小燕进一步解释,整理收纳,宗旨不仅是从道上推动乡村振兴、人们的认识,还有从术上给乡村女性赋能。

    2021年,收纳整理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她希望,能够通过“三下乡”的培训,让乡村女性灵活就业,为家庭经济建设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梁小燕还提到,“三下乡”为大学生把所学赋能乡村提供了舞台,让年轻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提升自己。这不仅需要学生来做,学校、指导老师、乡镇、村委、社区等也要把“三下乡”活动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计划,比如怎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连续4年指导学生“三下乡”,梁小燕有个很好的比喻,“三下乡”的项目,犹如乡村振兴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她希望,学生在“三下乡”中能够培养求真求实的素养,这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也是能够真正倒逼学生在学校静下心来努力学习的有效途径;还要锻炼自主安排的能力,在学校学习的更多是理论知识,在农村,用老百姓的语言把理论知识表达出来,则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21日 06 版

赋能乡村母亲 助力乡村振兴
托起搬迁社区孩子的“小小梦想”
“税”“校”合作 护航青年创业路
基层团组织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