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千里江山图》前,“穿越”回北宋的故宫青年研究员和画家王希孟相望无言:年轻人深鞠一躬,王希孟作揖致礼。
这是近年来火出圈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一个场景。对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来说,每每回想起这一剧情,都会感动不已。在他看来,就是这直抵人心的一瞬间表达了当代人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他作为一名书画研究者站在故宫库房的心路历程。
这部剧在全国巡演时,总是一票难求,甚至“只此青绿”都被写进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成为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的一个注脚。
怎么把文化遗产丰富的精神内涵清晰地表达出来,且被一代代年轻人所认同,并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是守着190万件珍贵文物的故宫近年来着力破解的大课题,也是有着800多年建都史、3000多年建城史的北京所面临的重大文化任务。
在7月26日举行的北京文化论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分论坛上,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京味文化如何通过“活化”、创新,实现传承,成为与会嘉宾最有感的话题。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李良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传承好是首都的一项重要职责。
《只此青绿》带来的年轻人对《千里江山图》热捧也被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关注到,他说实现文化自信或许要走“三部曲”,首先由专业人士研究梳理好,其次通过各种手段呈现好,然后使受众从内心认同,进而转化为自信。
对“三部曲”的实践,陈名杰有不少案例。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去年冬天,在对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进行考古发掘时,考古部门进行了直播。当时天气十分寒冷,附近百姓看了直播后,专门给考古工作者送来了姜汤,还留言说,感谢这次直播让房山人更加了解到当地厚重的文化积淀。
陈名杰说,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活化利用也被纳入文物保护的方针,丰富了文物保护的内涵。
怎么让文物“活”起来,陈名杰利用“活”字的字形展开解释。他说,“活”字左边有“三点水”,这意味着要有“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取之不尽的“源”;“活”字右边的“舌”字意味着要讲好文物故事。陈名杰特别强调,“讲好”的核心是要守正创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陈名杰看来,要讲好厚重文化的故事,还要“生活化”,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尤其在当下的数字时代,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他说,北京市启动中轴线申遗以来,就设计了多种活动让老百姓参与其中。
北京市曾推出“北京中轴线,申遗有我”的线上互动体验创意,公众可以在云上漫步7.8公里的中轴线,同时成为申遗助力人。当时,这款产品上线几个小时,就有50万市民成为申遗助力人。
清华大学教授吕舟近年来参与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工作。之前也有人经常问他,北京中轴线上已经有了故宫这样的世界遗产,为什么还要对中轴线进行申遗。吕舟说,事实上,申遗过程引发了很多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尤其影响了很多青少年。
不久前,北京史家小学的一群学生辗转找到了吕舟,孩子们要拍一个关于中轴线的视频,想得到吕舟专业的指导。这件事让吕舟颇为感慨,以往的申遗似乎只是专业部门的事情,但随着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的增强,更多的热心市民愿意参与。这也与陈名杰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的三部曲相印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