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科学闪光者

金旭:用纳米科技为国找油是件很酷的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8月08日   08 版)

    今年7月,一份名为“可再生能源制氢——点燃百年冬奥第一支绿色氢能火炬”的项目,斩获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方案大赛杰出作品奖。这个源于北京冬奥会绿氢火炬的作品,有金旭博士及其团队的一份功劳。

    金旭是一名80后,作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始终致力于纳米技术的跨领域应用以及新型能源纳米材料的创新开发,是中国石油将新兴纳米技术融入传统石油工程交叉创新的代表人物。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个月,勘探院接到“利用光伏电解水制备的绿氢,为冬奥火炬提供清洁燃料”的紧急任务。金旭临危受命,带领绿氢火炬保障供应团队长驻廊坊,成功利用自主研发的制氢催化剂材料和改进的新型电解槽,点燃了百年冬奥历史上的首支绿氢火炬,践行了“绿色冬奥、低碳环保”的理念。

    其实,早在2016年,时任纳米油气工作室负责人的金旭,就提前洞察到能源转型发展态势,“拿下”了中国石油第一个绿氢制备和储能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项目,带领团队着手攻关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设计与装备开发,厚积薄发,才成就了如今的科研成果和冬奥贡献。

    金旭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6年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理学院继续深造,主要从事特殊结构碳纳米管的设计制备与改性应用研究。在加拿大留学期间,他有幸聆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普关于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交流报告,当听到纳米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也将有广泛应用后大受震撼,从此萌生了投身能源行业的念头。

    2010年,金旭回国加入勘探院,从此踏上非常规油气地质和采油工程新材料研究工作的征程。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在地球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纳米技术这个概念,诞生在世界上还不到100年。入职后的金旭,一直在寻找纳米技术在石油领域的研究切入点。

    2008年,北美页岩气革命爆发,主要储集在微纳米孔隙中的非常规油气,就此成为业界研究热点。2012年,一直关注纳米实验技术的金旭,被调入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同年7月,他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中国石油首个纳米油气研究团队,开始尝试解读纳米和油气两个词相加之后的未知可能。

    为了尽快解开这个“密码”,金旭积极学习石油地质基础知识,经常奔赴油田现场学习交流,聆听专家讲座培训,尽可能掌握更多国内外石油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寻求新的技术思路。他在美国工程院院士Amos Nur的一场报告交流会上深受启发,结合页岩油气储集空间和资源量难以准确评价这一难题,梳理出岩石信息数字化和纳米人造岩心物理模拟两个可行的创新点。

    金旭借鉴材料科学的微观表征方法,开发了纳米级页岩储层表征与页岩油气运移模拟系列实验技术。他通过建立多尺度数字岩石综合评价平台,将岩心表征分辨率从传统的厘米尺度跨越8个数量级,下探到了亚纳米尺度,全景多角度探视并量化评价油气赋存方式、油水定量分布、储层三维结构展布等,获取储层非均质性、孔隙有效连通性、流体微观流动规律、剩余油分布机制等重要信息。

    为了解决我国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和经济可采储量评价这个问题,金旭首次将自主合成的微纳米多孔材料,应用于页岩油充注物理模拟和孔径下限获取中,首次提出的鄂尔多斯盆地长7轻质页岩油的充注和可自由进出的孔径下限,突破了经典油气储层理论孔喉下限。

    他主持编制的非常规油气储层多尺度综合表征技术手册,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不同类型储层成功应用,累计分析超150口井次、超4000块岩样,获取近8000组数据,支撑了复杂储层类型判识、资源赋存空间描述、流体微观流动特征等研究,降低了非常规油气勘探风险。

    这就像给地质学家们配备了“透视镜”和“放大镜”,让隐蔽在地下数千米纳米级孔隙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无处遁逃”,直接呈现在了地质学家们眼前。

    2020年,金旭出任勘探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将攻关重点锁定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存储与转化、绿氢规模制备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开发等业务方向,带领团队研发低能耗电解水和高效光解水绿氢制备催化剂材料,还开发出全天候高功率锂电负极材料,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2项,在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今年40岁的他,已成为我国油气上游领域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在科学研究之外,金旭也时刻关注着团队建设与发展。

    “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工作中的能力优势我都了解,生活中的困惑难处我更清楚。”他会引导成员们不断学习、探索,也经常和大家一起进行户外活动,鼓励成员们彼此了解,在工作中形成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

    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之下,金旭将继续探索中国石油向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绿色能源转型发展的科研创新模式和团队构建理念。

    “如果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既能够帮助国家找到并采出更多的油气资源,也能够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利用,这将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这才是值得一辈子从事的事业!”他踌躇满志地说。

    这是金旭当年选择加入这个领域的初心,也是他面向未来的坚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8月08日 08 版

为什么要到空间站做实验
金旭:用纳米科技为国找油是件很酷的事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太空用电神奇在哪里
解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