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寻梦“黄土地”17年 浙大学生交出青春答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8月09日   09 版)

    基层是什么样的?“脚踏实地”的意义是什么?前几天,结束了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的锻炼,浙江大学研究生杨奕宸找到了答案:基层工作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杨奕宸参与的是“黄土地基层实践成长计划”(以下简称“黄土地计划”)。一个月以来,她去了很多从未去过的地方:到农田水利工程现场“监工”,挨家挨户帮农户申报注册“浙农优品码”,参与每周三晚的“夜间大走访”……在实践总结里,她写下感悟:“有一分土地的丈量,才有一分见识的增进。”

    据了解,浙江大学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已成立23年,“黄土地计划”代表“七色彩虹”中的一抹黄色,创立至今的17年间,已有1500余名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厂、政府机关展开调研,在县市区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实践锻炼。今年8月初,奔赴浙江省十个县市区的300余名大学生,完成了新一轮的实践。

    “去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创始人、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阮俊华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说,“黄土地计划”是一堂能够切身体验的全景思政课,“要让学生真正到祖国基层去,认识真实的中国,体悟基层的社会治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从中磨炼成长,今后服务国家。”

    融入乡村,做到“进村狗不叫”

    去年暑期报名参与“黄土地计划”时,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大四学生王丹琳的想法很简单,“尽可能离自己现在的生活远一些,想去看看真正的基层生活是什么样的”。

    王丹琳被“分配”到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金竹镇党建办公室,“一键切换”到乡镇干部的工作节奏上:每天早晨8:30上班,翻山越岭地去村里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解决邻里问题等,不去村里时就写材料、整理档案,晚上和基层干部一起加班。

    “基层工作要做到位,就要融入乡村,和村民成为家人,做到‘进村狗不叫’。”这是当地乡镇干部总结出的经验。王丹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对“基层”二字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每一位乡镇干部驻村时要负责各种大小事务,尤其山区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些试点难题项目都要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去解决。经常听到有乡镇干部说‘昨天又没睡好,但是我想清楚工作应该怎么做了’。”在王丹琳看来,曾经只在新闻中了解到的“黄文秀精神”,在带领自己基层实践的普普通通的乡镇干部身上,变得清晰可感。

    我国最基层的乡镇村落发展状况如何,很多大学生难以作出准确回答。阮俊华认为,“这正是长期在象牙塔的学生最需要走出去看看的原因”。该怎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沉浸式感受是最好的办法。

    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丽水市遂昌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师阿拉尔市连续参加暑期基层实践,成功保研本校的朱飞宇是“黄土地计划”的“常客”了。大一时,朱飞宇对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十分迷茫。如今他把回到家乡从事基层工作纳入规划之中,这缘起于连续3年的实践。

    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抱着想去增长见识的想法去基层,没想到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每次去当地的贫困户家里,都能感到他们的生活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让我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意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

    遂昌县地理位置偏僻,是省级山区贫困县。朱飞宇回忆,2020年时他跟着乡镇干部走访每一个贫困户,摸底了解实际情况并进行贫困户建档,再根据每一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帮扶计划,“细化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不同政策、不同层面的帮扶”。

    “以前在课堂上,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的理解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总觉得是‘飘’在空中的概念。”朱飞宇说,只有真正走到基层才能认识到,“原来这些政策是这样落到实处的,原来用这种方式才能让老百姓乐于接受”。

    很多大学生带着问号去,满载收获而归,带回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可感可说的故事,还重新理解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阮俊华很高兴看到这些变化,“学生们见到了贫困户档案、跟随基层干部下乡走访,自然能够体会到脱贫攻坚的伟大;看到了突发台风灾害面前干部们奋战一线、全力转移受灾群众,自然能够领悟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在黄土地上,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感受才是最深刻的”。

    带着问题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7年来,在‘黄土地计划’的培养框架中,始终不变的是引导学生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去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阮俊华说,时代飞速发展,基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促使实践内容和形式进行积极转变,以适应学生的认知与心态变化。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产业致富如何落地生根”“新乡贤如何助推共同富裕”……每一次深入基层时,学生们带着调研课题去寻找答案成了“黄土地计划”的一项传统。

    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赖夏鹏,2020年曾前往“两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市安吉县参与实践调研。“为什么安吉的电商能够发展得这么好,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发展起来的?”带着讨论出的课题“‘两山’理念下的电商实践”,团队开启了调研。

    他们走访调研了生产安吉白茶和家具的电商企业,并与当地乡镇干部和商务局进行交流,终于找到了答案:“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商配套扶持措施,电商企业不仅能够定期收到补助,还能够参加相应的直播、技能培训。”

    他们还发现,当地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这是全国乡镇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也试图去解答,但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办法”。

    在去丽水市遂昌县调研实践之前,王丹琳结合专业知识,领取了“山区乡镇如何实现农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的调研课题。一件小事让她至今感触颇深。一次入村时,他们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砍毛竹,便想上去帮忙,老奶奶却一脸的迟疑。“没想到,我们4个年轻人轮番上阵,都没有把毛竹砍断,最后是老奶奶一刀砍断的。这个事也提醒了我们,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储备上的确比较丰富,但在实践中还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了解群众的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为期一个月的实践经历不仅让我亲历了基层千头万绪的琐事,也让我得到了在大学校园中完全接触不到的锻炼。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本领。”今年,赖夏鹏考上了江苏省选调生,即将奔赴工作岗位。

    这让阮俊华感到自豪。在历年来参与“黄土地计划”的学生中,一大批像赖夏鹏一样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服务基层,服务中西部,服务国家。

    “我淋过大雨、晒过日头、踏过泥泞、闻过臭气,‘为人民服务’不再流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浙江大学毕业生吴姝瑜说,“在基层的一个月让我对未来的选择更加笃定了信心。”

    如今,她在重庆市綦江区横山镇大坪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和驻村工作队员。作为一名浙江姑娘,到了西部农村的“大学堂”里,她又成了一名“新生”。

    就像“黄土地”一般,她努力把自己变得有乡土气。现在,她能说得一口流利的重庆话,对村里238户392位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更攀了很多门“穷亲戚”,还带着他们一起发展了蜂蜜、西瓜、奈李等“甜蜜”产业。

    “我很渺小,但我坚信只要扎根祖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之中,力量就是无穷的。”在吴姝瑜看来,“‘黄土地计划’让有信仰、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学生到基层实践的课堂中,树立起了把根深扎在黄土地上、把论文写在黄土地上的人生理想,切实到人民群众中以土固基、在基层沃土中耕种未来。”

    思政课和“黄土地计划”已经形成了合力

    说起“黄土地计划”的由来,就要把时间拨回到1999年。

    当时,阮俊华还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他萌生了创立专业特色社团,让学生在社团中参与实践、收获真知的想法。从成立浙江大学学生绿之源协会,到带领学生创办浙江首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阮俊华由此开启了搭建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的历程。

    学生需要什么?我能给他们什么?这是阮俊华每天都要思考的两个问题。2006年,结束在衢州市常山县的3年挂职锻炼后,他回到学校担任校团委副书记,“黄土地计划”是他在新岗位上推出的第一项实践活动。当年暑假,28名学生被选派到湖州的28个农村任新农村村主任助理。

    “我在挂职过程中,充分了解到了基层政府治理的真实情况,以及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状态,这往往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阮俊华认为,大学生要了解国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黄土地”看看,拜人民群众为师,深入基层锤炼党性、学习本领、服务地方发展。

    17年来,阮俊华一直在拓宽“黄土地计划”的实践地。学生的足迹已经遍布浙江省内的杭州、湖州、嘉兴、宁波、台州、丽水等市县,并在全国多地建立了实践基地,如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等。

    在浙江大学,有很多年轻辅导员从平台上成长起来,接过传承育人的接力棒,2020年留校担任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的韩熠宗就是其中一员。从参与者到组织者,他在“黄土地计划”中走过了湖州安吉、南浔、吴兴等地,“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意识到这个社会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共同推进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也一路见证了“黄土地计划”的成长。“相比前些年,如今基层实践涉及的地方和岗位更多了,并增加了县领导导师帮带,举行县委书记讲堂和乡镇书记课堂、选调生课堂、双创课堂,通过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力行,切实地为学生带去思政教育,这比枯燥的口头阐述更生动,学生也更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刻板印象,进一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阮俊华提到,“实践地一系列领导干部、青年选调生和群众榜样的分享交流和理论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发展现状。实践和理论要并重,才能走出一条坚实的成长之路”。

    近几年,伴随着学生思维的转变,“黄土地计划”的理念被不断注入新内核。“如在实践方式中更加突出创新创业的地位,让学生们在基层既要会干,也要会创;在浙江省提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后,鼓励学生将调研的主题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时代的主题等。”阮俊华说。

    在韩熠宗看来,课堂上的思政课和“黄土地计划”已经形成了合力:思政课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基层实践中得到印证;在基层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通过思政课上的教师讲解找到答案。如今,作为带队老师协助阮俊华的同时,他也在尝试搭建更多平台,助推更多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每年暑假,都是阮俊华最忙碌的时候。学生去基层,他要亲自组织落实并亲自送下去,全过程协调把控和推进,待锻炼结束再和浙江大学彩虹人生思政团队老师把他们接回来。学生写的每一篇总结感悟,他都要认真读完,更新在“彩虹人生”微信公众号上。即便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但这份热爱,让他仍坚持亲力亲为。

    这些年,也有很多人向他发出疑问,“为什么要叫‘黄土地’?名字太土了,要不改改名字吧”。但阮俊华一直认为,“黄土地”的名字提醒学生要接地气,只有在黄土地上磨炼,才能收获金灿灿的人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8月09日 09 版

寻梦“黄土地”17年 浙大学生交出青春答卷
大学新生准备好了吗
一次寻乌之旅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