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某海域风高浪急,一支两栖战车编队随浪摇摆前进,仅有炮塔顶部和通信天线露出水面。1米多高的涌浪间,头车指挥员紧握方向盘,仔细判断着航向。利用浪潮间隙,他猛踩油门抬高车头,战车急速冲过浪峰,重新标定航向。
驾驶战车在海浪中穿行的指挥员,正是第73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营长陈松。2017年改革调整后,陈松作为该旅合成一营首任营长,带领官兵勇闯转型关口,将战场从陆地延伸至海上,锻造出一批优秀的“两栖刀锋”。
用陈松的话说,陆地与海上只是作战环境不同,但目标完全一致,“一名合格的‘两栖尖兵’无论在哪里,瞄准的都是一个方向——打赢”。
然而5年前,刚刚上任合成营营长的陈松并没有如今的自信。那时陆军的转型正驶入快车道,面对合成营装步、坦克、通信、侦察、工兵等10余个兵种、数十种武器装备、近百个不同专业岗位,步兵出身的陈松难免心里犯嘀咕。
全新的装备与新专业岗位让陈松成了“门外汉”,但他知道,想要带好兵,必须率先锤炼好本领。为了尽快熟悉专业,他请营里的班长骨干给自己讲课,向专业素质过硬的战士虚心求教。新装备还没就位时,他向兄弟单位“借”装备,找来快报废的两栖战车熟悉操作。酷暑天车内温度达40多摄氏度,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2020年新式两栖战车列装前,他带头前往生产厂家接装,向专业技师请教学习。
连长邓盛法记得,抵达生产厂家的第一天,陈松便主动换下军衔,以一个新兵的身份每天跟在专业师傅身后,讨教装备参数与操作方法。那时,陈松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白天记录数据,晚上整理总结,常常从清晨五六点忙到深夜11点。
然而旁人眼中的“辛苦”,在陈松看来不值一提。“一切都是为了尽快转型,加速部队形成战斗力。只要能实现这一点,苦点儿累点儿都值得。”他说。
在陈松看来,合成化在改变陆军作战样式的同时,也在重塑新一代的陆军官兵。转型不仅仅是装备,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大家的思维,培塑不管陆地海上,一切为了打仗的理念”。
2020年列装新式两栖战车时,曾有官兵无法适应车上新配备的任务终端系统,认为“通信对讲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用电脑指挥”。为了让大家理解其实战运用的意义,陈松特意带队前往陌生复杂地域进行训练。面对无法用语言快速描述的陌生环境,陈松只是在系统中简单标注,各车组便一目了然。
随后不久,新装备首次教练射击,合成一营并列机枪点射课目成绩不佳。走下训练场,他立刻召集全营射击技师总结讨论。经过几次研究商讨,他们改装出两个加固装置,并反复实验优化改进。最终,全营并列机枪射击精度进一步提升。
在解决了装备问题后,陈松又将目光投向射击操作流程,思考“为什么不能打得更快、更准一些”。反复试验后,他总结出一套新的操作流程。随后的训练中,他让官兵比较新旧两种射击操作。经过实弹检验,新的操作流程果然“又快又准”,将命中率提升至90%以上。
“练兵就要精益求精,不能怕麻烦。”陈松解释说,“训练时严格了,战场上才有底气。”
为此,陈松在合成一营办起“合成讲堂”,让不同专业骨干登台,既讲本专业特点优势,又讲“盲区”“短板”。每天训练结束,讲堂还兼具分析训练与装备问题的作用,各连队主官与专业骨干在台上分析,陈松坐在台下听讲。
对于每次装备出现的问题,陈松会一一收集起来,做成装备故障档案,并据此形成操作规范。他还将日常训练问题统计在册,编组出训法手册,发放至各连队对照使用。
陈松主张“用训练成绩说话”“实战检验一切”,在外驻训时间长时,一年中有10个月驻扎在海边。每次训练,他总是第一个驾战车下海、第一个海上实弹射击、第一个上舰指挥装卸载。不少官兵说:“看到营长在前面,就想跟着冲上去。”
去年4月,新装备首次进行海上全浮装载训练。海面风高浪涌,让一些新训驾驶员心里犹豫,有连长劝陈松“安全起见,不妨换‘老人’上”,陈松断然拒绝了。
随后,他来到海边观察海风海浪,带人逐车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并叮嘱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最终,当天新训驾驶员全部顺利完成复杂海况下上下登陆舰(艇)模拟演练。
今年5月,新装备进行上下登陆舰训练时又遇极端天气。海浪翻涌着冲上海岸,直接拍打到官兵的腿上。有人建议“换好一些的天气再开展训练”,陈松再次拒绝。
邓盛法记得,那天陈松第一个登上战车,迎着风浪驶入海中。看着陈松坚定的背影,官兵们士气高涨,纷纷登上战车破浪而行。海面上阴云密布,战车编队被掀起的海浪隔断,但没有人感到害怕。最终,他们全部完成上下登陆舰训练。如今,营队已取得单日完成205个车组上下登陆舰的好成绩。
突击车极限越障、夜间远距离编波航渡训练、大潮日里组织海上实弹射击……这些年,陈松带领全营官兵在波峰浪谷间,蹚出了一条条“胜战之道”。
邓盛法用“大胆”形容陈松的训练风格,“敢冲敢闯,什么也不怕”。然而陈松知道,当战车在海浪中摇摆不定时,他同样感到紧张,“但环境越恶劣,越要抓紧时机练兵备战”。
“想打赢就不能怕。要知道,打仗不会挑风平浪静的时候。”陈松坚定地说。
去年“八一”前夕,第73集团军某旅组织了一场两栖合成营实战化演练。面对接踵而来的特情,陈松打破以往层层攻坚的预案套路,采取新型编组模式,实时共享重要目标信息,联合多火力精准破障,快速贯通了水际岸滩通路。
在多层次火力支援下,两栖装甲突击群对“敌”目标实施摧毁,工兵分队迅速前出扫残破障。“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登陆兵力趁势梯次推进,成功控制滩头要地。
在陈松看来,“能打仗、打胜仗”就是自己带兵转型的终极目标。尽管个人已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被陆军表彰为“优秀指挥军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但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我希望能锻造出优秀的‘两栖刀锋’部队。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们指哪儿到哪儿,指哪儿打哪儿。”陈松说。
在这名从军18年的老兵的笔记本上,记着这样一句话:“图金钱,铺满金砖,谁人肯来;为胜战,风口浪尖,我们敢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王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