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抢滩锂电 需正视车企电池厂“联名诉苦”背后的隐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8月18日   12 版)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53.7GWh,累计同比增长175.6%。有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动力电池产能扩张,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势必会加大对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的布局。视觉中国供图

    “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连创新高、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猛涨,动力电池厂商及整车企业频频出手,一边扩充动力电池产能,一边围绕动力电池上游材料进行布局。

    8月15日,江西省宜春市政府、宜春经开区、宜丰县政府、宜春市矿业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显示,比亚迪拟在江西宜春投资285亿元,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这是继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之后,又一家落户宜春的新能源头部企业。

    事实上,瞄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花大力气招商引资的地方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从东南沿海的宁德到锂矿资源丰富的宜春,从长江上游的宜宾到华北平原的枣庄,不少城市深挖各自的区位优势,争相发展动力电池产业。

    在新一轮“抢锂大战”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叫苦不迭。

    有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特别是碳酸锂,价格从每吨5万多元飙升至当前每吨46万多元。一时间,车企老总吐槽:“我现在是在给电池企业打工。”电池企业则语带无辜地辩解:“钱都让原材料企业赚走了。”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分配上中下游企业利润?如何在保障上游锂矿供应商合理利润的基础上,避免动力电池原材料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阿喀琉斯之踵”?

    产能扩张、布局上游齐步走

    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牵手江西省宜春市,在宜春投资动力电池、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双方从开始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了短短64天时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这一点既彰显了宜春招商引资的魄力和决心,更凸显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上游,抢占锂矿,扩张动力电池产能的急迫性。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已是大趋势。前段时间,由于全球化石能源上涨等原因,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客观上推动了动力电池需求量激增,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盘和林分析称,锂材可能短期价格的确过高,但长期看会冲高回落,尤其是各动力电池企业、车企已加大了对上游的布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走势将更加稳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2.1%。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53.7GWh,累计同比增长175.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99.5GWh,占总产量39.2%,累计同比增长121.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53.8GWh,占总产量60.6%,累计同比增长227.1%。

    有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动力电池产能扩张,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势必会加大对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的布局。

    记者了解到,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扩充产能。同时,为了配合动力电池“扩产潮”,不少电池企业采用自产+参股等方式布局上游,试图提高原材料的自供比例。

    一时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整合上游”的趋势骤然兴起。

    为什么是“中下游整合上游”?

    独立汽车评论员白德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中下游整合上游”,根本原因还是动力电池成本巨幅上升,严重影响了中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6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40892.8亿元,同比下降仅4.2%。但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5.5%。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游电池厂商和中下游整车企业争相“诉苦”,纷纷吐槽自己“赚钱难”。有分析认为,这种情况集中反映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盈利状况失衡,“上游吃饱,在原材料涨价潮中赚得盆满钵满,但中下游企业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被动。”

    有业内专家感慨说,经过多年的技术升级、方案优化,动力电池价格才降了不少,但就因为这两年原材料价格猛涨,“几乎把此前几年的努力全都毁掉了”。

    事实上,碳酸锂价格暴涨并非因为矿产资源短缺。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Wh的锂电池,足够满足未来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生产需求。

    不久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尽管全球锂资源储量很大,但短期内锂依旧会限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关键的制约环节在于高纯度、电池级别的锂精炼上,特别是在锂精炼的规模化速度和供应链上。

    盘和林建议说,中游电池企业和中下游车企可通过布局上游锂材而降低成本。一方面,这能让自己的产品更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锂材品质,用更好的原材料拓展新产品。“总的来说,深入全产业链的做法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积极的,也是企业的合理做法”。

    “上游企业控制着‘电池资源有没有’,中下游企业则决定了‘电池资源怎样用’,目前前者的垄断强于后者,所以赚钱更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建议说,不能只顾着争抢锂矿资源,还要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努力促进电池材料实现循环利用,“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利润趋于动态平均化。越循环越便宜,而不是资源有限,越争抢越贵。”

    用好“富矿”,也要提防“资源诅咒”

    对于有志于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地方来说,眼下似乎正是招商引资的好时机。但就像传统能源时代,一些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先后出现衰退,用好锂矿之余,新能源时代的“资源诅咒”不可不防。

    过去,一些地区拥有大量的某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却反而形成工业化低落、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但以锂矿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则有望解开这一魔咒。

    例如,动力电池不同于石油等化石能源,只能使用一次,电池中的绝大部分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达到2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需要妥善回收、处理的动力电池预计将达到78万吨。

    一般来说,对于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可优先遵循梯次利用原则,继续应用于储能及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对于不符合梯次利用标准的废旧电池,则可遵循拆解回收再利用原则进行拆解、粉碎、筛选,提取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并再次用于动力电池生产。

    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透露,到2035年后,宁德时代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

    “矿产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不过,地方利用资源获得收入后,应该更大力度地支持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从而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盘和林提醒说,只有建立起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才能做大做强地区经济,避免坐吃山空,避免资源枯竭时经济难以转型。

    白德则表示,考虑到“动力原材料—电池组件—整车—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十分漫长,各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例如,四川宜宾等地的水电资源较为丰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绿电生产’。对于那些要出口欧盟市场,对绿色低碳生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就有明显的吸引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钠离子电池等其他技术路线,但锂离子电池在技术上还有挖掘潜力的空间;从长期来看,在提高回收利用率上也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过去几十年中,锂作为自然界中已知的最轻、密度最小的金属,从人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举跃上新能源汽车的极速车轮,甚至被誉为“白色石油”。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此前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潮炒作因素居多,但已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影响。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未来锂价涨跌与否,不仅会对中下游汽车市场产生影响,更是检验整个产业链是否健康的“晴雨表”之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8月18日 12 版

抢滩锂电 需正视车企电池厂“联名诉苦”背后的隐情
高温天气下 新能源汽车应经得住“烤验”
推动汽车消费复苏 成都车展有了“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