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主题展陈在沪开幕

百岁共青团不改创新本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8月22日   03 版)

    团的早期组织和中央机关在上海办公了多长时间?曾在上海搬过几次“家”?中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前身是什么?为什么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诞生在上海?全国第一场18岁成人仪式现场是什么样的?

    这些与共青团历史息息相关的细节、故事,8月21日以史料陈列展览的形式出现在上海市团校1号楼3楼展陈馆内。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沪成立。100年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展陈正式开幕,这是上海市团校“一轴两翼七馆”规划中,率先推出的第一个展馆,也是首个讲述百年团史中“在上海”“和上海”“最上海”生动实践的展馆,是上海红色教育馆群的重要一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该展陈收集了众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布的团史资料和上海共青团开风气之先的创新举措。

    首次考证早期团中央机关在沪7处旧址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此后团中央机关曾长期设立于此,直到1933年初正式撤离上海。其间,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光辉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位于上海最繁华的时尚购物街淮海路中段的渔阳里6号,是目前最为公众所知的团中央机关旧址。团中央在此地活动的时间为1920年8月至1921年5月,后此地被法租界当局查封。

    但很多人想知道的是,1921年5月至1933年初撤离上海之前,团中央机关到底在哪里办公,这群年轻的团中央干部在这期间做了哪些工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主题展陈首次为公众揭秘了这段历史。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受上海市团校委托,针对“团中央机关在沪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介绍,这次的展陈中共有7处团中央机关在沪旧址,其中3处为“新发现”,“实际上,我们还发现了3-4处地址,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所以暂未公布。未来还有很大研究空间”。

    苏智良告诉记者,他的团队从大约4年前开始着手研究党团史,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青年团早期在上海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苏智良专门组织了一个小组“挖团史”。

    据悉,除渔阳里6号外,团中央机关还曾于1922年年初至6月8日在大沽路356、357号办公;1922年6月8日大沽路机关被破坏后,团中央以平民女校作为过渡地点,直到年底随党中央迁往北京;1923年8月,团中央又从北京迁回上海,将法租界萨波赛路朱衣里(今淡水路66弄4号)作为驻地,开办《中国青年》杂志;1924年8月,任弼时等人回国后又将团中央机关设在延安东路1472弄7号;1925年6月,任弼时与团中央机关一同迁至北四川路大德里(今四川北路1545弄),直到1927年年初,团中央随党中央一同迁往武汉后停止使用;“八七”会议后,面对日益严峻的白色恐怖,团中央随党中央一起秘密迁回上海,在同孚路(今石门一路)柏德里336弄9号共同办公。

    “下一步,我们要推动这些旧址的保护、修缮工作。”苏智良说。

    一张照片背后藏着“重大创新”

    在这次展陈的一张照片中,身穿老式工作服的年轻人正在修理自行车。这张照片里的主人公,是上海自行车三厂(即凤凰自行车厂)的一群青年员工,他们当时以“凤凰青年服务队队员”的身份,大年初一在人民广场上为有需要的群众免费修理自行车。40年后的今天,“投身公益、做一名志愿者”成了当代青年的新风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14岁至35岁注册志愿者已超9000万人,他们活跃在社区建设、大型赛事、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可以说,上海是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起点之一。 1980年2月,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上海自行车三厂“凤凰青年服务队”堪称我国志愿服务的雏形。

    “当时正值破旧立新的年代,一方面改革开放给青年带去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年轻人当中产生了一种利益至上的思潮;另一方面,带来了很多新鲜产品,新潮服装、电视机、无线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因为营业网点不够,很多东西买回来没法修,群众迫切需要维修服务。”上海市青运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升宝是这次策展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的上海自行车三厂团委率先通过成立“青年服务队”的形式来服务群众。为此,团校的研究团队还找到了当时该厂的团委书记龚镇林,请他口述这段历史。

    林升宝介绍,“青年服务队”看似是组织工厂里有技术的年轻人学雷锋、做好事,但其本质是共青团组织对青年思想引领的新探索, 成了一个让青年不仅在书本中、更是在实践中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的课堂。

    1981年,团上海市委将这一创新举措上报团中央,同年五四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雷锋先进青年和先进青年集体代表座谈。龚镇林第一个发言。此后,这一经验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这项工作开始在全国共青团系统推广开来。

    1992年3月,上海整合各级“青年服务队”,成立全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上海学雷锋青年服务总队”,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完成了“青年服务队”向“青年志愿者”的转变。

    百年共青团始终关注“思想引领”、促进青年发展

    纵观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历史,对青年进行思想引领、促进青年发展始终是各个时期团组织最关心的工作。

    以1993年12月18日在上海外滩举行的全国首个“18岁成人仪式”为例,它就是共青团积极关注青年思想动态、为青年“引路”的一场隆重的仪式教育。

    “当时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外滩本来人就多,800多个年轻人往那儿一站,统一服装、宣誓、发言、交流、接受领导祝福,简直轰动一时。”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原党支部书记吴仁杰在共青团系统工作了约55年,1993年的那场成人仪式,就是由他参与组织的。

    当时,吴仁杰还是团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一名科员。“那时适合青年的活动很少,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年思想有些浮躁。我们考虑,18岁是青年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成人了就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了。”吴仁杰说。

    经过团上海市委干部的头脑风暴,这场轰动一时的18岁成人仪式在上海最热闹的外滩举办。此后,这项仪式教育得到了党中央、中宣部、团中央的肯定,在全国推广。

    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戴冰告诉记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主题展陈本身是团校贯彻群团改革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实现业态转型的创新项目。

    他介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展陈将全年无休对社会公众开放,成为上海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区域党建联建和党群活动基地,团校还推动成立“主题展陈志愿者联盟”、吸纳社会各方有识之士共同来关心爱护和参与管理,由此使团校业态融入公共生态和公共治理,真正做到“开门办团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8月22日 03 版

解码山东十年巨变:积厚成势 迈向新征程
湖北十年: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甘肃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抚慰伤痛 重建家园
我国长征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次数创新高
百岁共青团不改创新本色
聚人才之力 筑复兴之基
文物史料中百年团史理论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