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南中缅边境,有一座距世界毒源“金三角”仅120公里的边城——云南省保山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国家禁毒委确定的7条重要贩毒通道有两条途经这里。
缉毒警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作为阻断毒品内流的咽喉要塞,保山市长期活跃着一支令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劲旅——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查缉大队。他们是我国第一支流动查缉毒品的专业队伍,风餐露宿,昼伏夜出;他们在实战中淬炼出“缉查毒品绝技”,让最隐蔽的藏毒手法无处遁形,被编入公安缉毒实战教材。建队以来,该大队累计缴毒3.577吨,抓获毒贩3600余人,为阻断毒品内流立下赫赫战功。
2020年12月18日深夜1时,一辆营运客车内的一只土罐,没有逃过查缉民警的“火眼金睛”。民警拿出探测仪器探击罐底,伴随“砰”的一声响,被烧制藏匿在双层罐底中的318克海洛因显露原形。
大队第一任负责人、现已调任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的范伟回忆说,2002年2月16日,大队成立第一天,在320国道永保桥段开展公开查缉,就从一辆由边境开往内地的货车上查获毒品海洛因9105克。
据统计,建队以来的20年间,该大队平均每3天查破1起贩毒案件,每两天抓获1名涉毒犯罪嫌疑人,平均每天缴获毒品496克,成为云南公安毒品查缉队伍的标杆。
过境保山成为境外毒枭眼中“最凶险的虎口”。狡猾的毒贩不断变换手法,提高反侦查能力,企图躲避缉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随时准备面临新的挑战。”保山公安局副局长赵立彬说。
保山公安民警曾在公开查缉中发现,境外毒枭竟然雇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传染病患者等特殊群体贩毒,这为执法工作带来困难。
为突破涉毒特殊群体“收押难、打处难”的瓶颈,扭转“抓了放、放了抓”的被动局面,2016年,保山市看守所建成“涉毒特殊群体收押收治中心”,在各县(市、区)看守所改建“特殊监区”,形成对此类犯罪的有力震慑。从此,过境保山的特殊群体涉毒犯罪数量断崖式锐减,2017年以来,查获过境保山的怀孕妇女、哺乳期妇女贩毒案件数下降为0。
进入互联网时代,毒贩的犯罪手法更加隐秘。保山公安探索完善大数据禁毒工作模式,创新提出“情报引领侦查、侦查主导应用”理念,成立“禁毒大数据研发应用专班”;同时,依托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研发涉毒网络研判系统,将预警信息自动推送到一线查缉单位。
2019年6月12日,流动查缉大队根据推送的预警信息,查获1名从内地到边境的涉毒嫌疑人员。“挖掘机”对其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后,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缴获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毒品21.73公斤,打掉一个长年盘踞在边境一线、涉及多个省份的贩毒团伙。
“爸爸,抱抱!起来,抱抱我……”两岁多的小女孩稚嫩的呼喊回响在殡仪馆大厅,令闻者心碎。34岁的陈重章静静地躺在花丛中,再不能回应女儿的呼唤。2014年2月17日,时任流动查缉大队副大队长的陈重章在侦办部级毒品专案途中,不幸因车祸献出宝贵生命。
大队长李全邦回忆起2017年5月18日,保山流动查缉大队代表云南远赴黑龙江参加公安部组织公路查缉统一行动的事情。当天下午3时,一辆刚被盘查过的黑色轿车经过查缉队员的身边,队员发现驾驶员的眼神飘忽不定,立即将其截停再次盘查,驾驶员拿出一本警官证表明身份。当时,队员发现驾驶员的小腿有一处文身,随即对驾驶员及车上物品仔细检查,发现了该车后备厢里有被巧妙伪装成茶叶的大麻。
队员苏鹏云是“5·21”大案一等功获得者。2020年5月21日深夜2时,狡猾的毒贩布下疑阵,派两辆车在前面探路、报信,一辆藏毒车远远跟随。
彼时,查缉队在隧道口已蹲守了5天5夜,但困顿交加的队员并没有丝毫放松警惕,当他们对第一辆探路车进行例行查稽时,在车内二人手机上发现可疑信息;过了几分钟又查获一辆车,通过信息比对发现都是探路车。但几个犯罪嫌疑人矢口否认,在车内也未检查出违禁物品。查缉队员再次对探路车人员行李物品进行检查时,从一男子身上发现一把汽车钥匙。
没有车、为什么会把车钥匙带在身上?从这个破绽入手,缉查队顺藤摸瓜发现了真正的藏毒车辆,从车内查获冰毒166.56公斤,创下建队以来公开查缉单案缴毒最高纪录。
因工作成绩突出,该大队于2017年5月被评为“全国公安优秀基层单位”;2015年、2019年两次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2022年恰逢保山禁毒支队流动查缉大队成立20周年,他们再一次迎来新的辉煌,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光荣称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