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研究

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建设青年志愿服务的社区阵地

黄晓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6日   10 版)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建设的重要事业,而且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中。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实现社区治理,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向基层和城乡社区下沉,成为各地志愿服务工作探索的基本方向。在基层社区,社区志愿服务也已成为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

    8月25日,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发布《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年版)》,强调“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场景,是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志愿服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青年服务群众的基本场域。

    作为治理共同体组成部分的社区

    “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提出的“Gemeinschaft”这一概念,本质上强调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共同体。社区另外一个重要层面的含义,是我们党和国家近40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治理单元的概念,即社区是我国社会治理、政策实施的基本单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部分,它强调党和政府、群众之间的联系,在社区中也有不同的社会主体能够参与进来。

    社区治理共同体强调公共性,公共性则意味着不同主体的联结,强调不同治理主体的参与。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实施单元,也是不同社会群体行动的场所。随着城市化等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型,人口流动加速,社区中的人口结构也不断在发生变化,包括人口结构的陌生化、异质化、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等问题不断产生。社区治理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作为治理单元和社会单元的二重性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对二者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治理和需求的匹配。社区治理创新也在不断地调节和平衡,对社区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对社区需求不断地进行回应,才能建设高质量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与具有社区归属感的幸福生活家园。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堡垒的社区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强调:“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社区是主要的阵地。党建引领通过对不同的主体进行网络的联结,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结合点。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社区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载体,要求在社区层面上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建设作为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要求激发社会活力,解决群众问题、回应群众需求。社区是解决社会问题较为适度的规模,也成为较为有效的抓手。同时,社区也是具有归属感的社会单元,是群众得以联系的纽带。但二者也存在着不同,譬如公共服务要求均等化,必定不能够回应到社区的特殊化需求;社区服务要求对重点服务人群进行关注,也不可能通过市场化企业等来获得较好的满足。由于社区的异质性较大,不同社区的基础设施、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需求差异化,通过单一的主体来提供管理和服务变得不太可行,所以,在社区中引入不同的群体和社会组织进行服务非常必要。

    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与服务社区

    在上述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由于社区结构的变化,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和服务社区的迫切性显而易见,志愿服务作为联结党和政府、青年、社区等的纽带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也是《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年版)》发布的重要意义所在。志愿服务是党建引领下社区中开展诸多服务的最大公约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建设的重要事业,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必须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青年人才到基层工作,发挥青年人才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区治理的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的“社区”导向愈加突出。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实现社区治理,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向基层和城乡社区下沉,成为各地志愿服务工作探索的基本方向。在基层社区,社区志愿服务也已成为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推进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已成为青年志愿者的努力方向。

    《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年版)》指出要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团组织主导的“四个一”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服务从项目、队伍、阵地、机制等方面,对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提出了要求。通过志愿服务,能够将不同的职能部门在社区中凝聚在一起,共同对接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如现阶段的疫情防控、重点群体服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以往的“条块体系”的问题,将治理聚焦于问题和需求上。青年志愿服务要解决“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等问题。项目解决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持续化的问题,通过对社区需求的切实把握,设计相关服务项目,如社区疫情防控中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又如在对社区重点人群需求的把握中,青年志愿服务对老年人的关怀,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等将青年志愿者群体与老年人群体等联系在一起,这些志愿服务项目使青年志愿服务“用得上”。阵地的拓展和整合使青年能够“下得去”,跨部门整合网络,形成越来越大的“朋友圈”,从而“干得好”。队伍和机制等的建设又推动青年下到社区之后能够“稳得住”“留得住”,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有制度作为坚实支撑。社区是青年建功立业的重要场所,2022年4月1日,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强调“围绕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组织动员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扎根基层、服务社区是青年志愿服务的关键词。如何推动青年提升扎根意愿、提升扎根水平、切实解决社区问题是建功立业的重要内容,这是《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年版)》提出的方向性指引。以服务社区为行动,深入基层社区一线,融入社区治理,青年与志愿服务互相促进、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强化,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应有力量。

    【作者系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研究”(20ASH003)的阶段性成果】

黄晓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6日 10 版

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建设青年志愿服务的社区阵地
对台青年工作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绿色复苏”:中国倡议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抉择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