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抗癌17年 保研小伙儿跨入中南大

戴着义肢不断奔赴下个“战场”

邓雨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6日   03 版)

    “现在才真正感受到,自己一年前定下的目标,终于实现了。”9月1日下午,23岁的王晨独自从河南周口来到湖北武汉,站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大”)财政税务学院门口,他“激动又平静”。

    很少有人知晓,这个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的研一新生,是戴着左边裤管里的义肢一起来报到的。

    6岁那年,因确诊恶性骨肉瘤,为防止癌细胞扩散,王晨左腿被截肢;9岁,装上义肢。在与癌症抗争10多年后,22岁那年,他作为一名西南民族大学的大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中南大推免研究生资格。

    刚装上义肢时,他还在读小学。上课需要长时间坐立,这磨炼着躯干、另一只腿的肌力,以及他的忍耐力。腿脚行动不便,也间接影响到了上肢的力量,这导致王晨的胳膊比较瘦小,每每戴取义肢,都显得吃力。

    为能更好地操控义肢,王晨每天用两小时做左腿锻炼,练到肌肉酸痛,他就自己简单按摩来缓解,再继续练习。有时,义肢接触面的皮肤被磨破,红肿发炎并化脓,每走一步带来的剧痛都让他直冒冷汗,只能走几步歇一会。正常人走10多分钟就能抵达的路程,他至少得走半小时。

    这对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王晨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老师、同学带来不少帮助,这让他感到温暖。但肢体的残缺给他内心带来的伤痛,是他必须独自面对、绕不过去的坎。有时,他也难过得想哭。

    “多想想父母对我全身心的关爱,与他们想我‘过得好’的朴素期望,还有老师、同学们给予的善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这样鼓励自己。

    好在,他坚持康复训练,义肢与身体的协调度一点点变好。如今,王晨能活动自如,他爱打羽毛球、乒乓球,也能在运动场同球友挥动球拍。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对王晨来说,因为受到过国家、社会爱心人士、老师与同学的许多关爱,他也常怀一颗感恩心。中学时代,他立下志愿:努力学习、点亮自我,然后回报社会。

    2018年,他考上西南民族大学。从家乡周口来到四川成都,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一度难以适应。小时候由于姿势不协调,王晨养成了低头走路的习惯,在满是青春气息、漂亮又陌生的校园里,他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体缺陷。

    直到大一时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任课教师韩佩玉播放了一段名为《love life——癌症末期患者的生活记录》的视频。

    视频讲述了3名患上恶性骨肿瘤的女孩的人生故事,引发了他的强烈共鸣。他毫不犹豫地举手,起身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听完后,老师流泪了,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这次心理课让王晨“找到了活着的新动力”。他试着接纳自己的缺陷,“大胆往前迈步”。

    每天清晨7点,他准时起床,半小时后到达教室,预习当天课程内容。除去平时的常规学习,周末他自主复习,夯实一周的学习成果。

    学习之余,他参加学生工作,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他加入校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在阅览室、图书室上架书报,维持秩序,引导同学和老师查询、借阅书籍。

    他报名学校“励志青春”优秀大学生成长故事分享会,勇敢走上舞台,讲述与病魔抗争的经历。他想“挑战自己,也给他人带去一点力量”。

    在这次分享会上,他讲到,“在上天给我的挑战面前,大概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走得很艰难。但一直坚持前进着。在未知的道路上发着光,既照亮了自己前进的路,也给自己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我顶着压力、敢于面对的原因”。在他讲述之后,现场响起了如潮的掌声。

    得益于认真对待专业课程,大三上学期,王晨的推免绩点在专业内排名并列第一,可以争取保研的机会。但他仔细阅读推免细则后,才发现自己的竞赛经历几乎空白,加分项寥寥无几。

    辅导员佟璐鼓励他迈出直面挑战的第一步,在实践中探索答案。王晨重新调整好状态,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取经。在去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聚焦“藏族青稞酒酿制工艺及其文创产品的改进”,王晨作为项目主持人,带领团队获得四川省一等奖。大四时,他只身一人到上海实习3个月,拓展眼界、完善所学。

    苏轼的《定风波》是他最喜欢的诗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学四年里,他脚踏实地努力,在一点一滴的正向反馈中,收获着日趋富足的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的内心,也演绎着愈加精彩的青春。

    西南民族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纷至沓来。如今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又有了新的梦想。

    “巩固专业所学,多尝试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探索职业发展道路;多关注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救助志愿服务工作中去,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出一份力。”王晨说,自己准备好了,人生就是不断奔赴下一个“战场”。 

    本报武汉9月5日电

邓雨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6日 03 版

数字技术为服务贸易注入新动能
1700名服贸会志愿者擦亮北京名片
戴着义肢不断奔赴下个“战场”
校企联动 为青年就业护航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启用
在服贸会眺望世界服务贸易精彩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