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学者看法

“绿色复苏”:中国倡议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抉择

冯璐璐 王嘉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6日   10 版)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高温、暴雨、大风、严寒等极端天气持续肆虐,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迫在眉睫。在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全球经济亟待实现“绿色复苏”。中国曾多次提出绿色发展倡议。随着全球共识的加深,“绿色复苏”成为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和中国理论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绿色复苏”在2010年亚洲博鳌论坛上被首次正式提出,是在全球社会经济特定背景下由绿色发展理论衍生而来的。2021年第二届全球绿色目标伙伴2030峰会上倡议“通过包容性绿色复苏实现碳中和愿景”。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介绍了中国新冠疫情治理和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表达了各国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共同致力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的“绿色复苏”。“绿色复苏”“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后疫情时代的重要主题。

    “绿色复苏”在两个现实背景下表现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个现实背景是2008年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打击,人类发展面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失衡。第二个现实背景是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类发展面临生命健康与经济发展、小我与大我、社会稳定与保障生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贯穿于这两个阶段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集中表现为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绿色复苏”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更符合中国的现实需求。

    “绿色复苏”是中国传统发展理念的必然逻辑旨归

    “绿色”发展是人类长期以来对天人关系深刻反思后总结出的结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德”“物极必反”思想的延续。

    中国古人曾经将和谐的天人关系概括为“天人合一”“天人互泰”“天人合德”,破坏性的天人关系必然被看作天人对立甚至是互相戕害。我们的先哲不仅主张一切事物的运行皆要符合自然规律即“道”,在儒家后来对于天人关系的构建上,还逐步融入了伦理和道德因素,发展出了与人性相联系的道德之天,为天的含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其具有了情感色彩,并且与人之间产生共情。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中和”的天道观,对如何恰当处理天人关系做过深刻的反思和警示,《国语·越语》中指出“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老子》中强调“反者,道之动”,《左转》中也有“盈必毁,天之道也”之说,意在揭示一旦过度消费大自然,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当前人类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中,“绿色”发展则要矫正天人、物我之间这种错乱的关系,在“道”与“德”的价值框架下重新思考如何与自然相融如何物我两分。

    “绿色复苏”是中国发展理论的超越与提升

    全球自20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出以来,继而又出现“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以及“绿色发展”“绿色复苏” 等不同理念。每一次新理念的提出,都伴随新的内涵和意义的产生。“绿色复苏”中的“复苏”一词,首先是指对天人关系遭破坏、物我关系被异化的状态的修复;其次,是指对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衰微经济的恢复;再次,是指对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低迷的经济发展的拯救。此外,走出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通胀和经济萧条也将会成为“复苏”中的应有之义。

    无论是应对生态问题、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俄乌冲突后的经济萧条,本质上都是在解答人与自然究竟是何种关系、究竟如何相处这一问题。该问题的精髓,在于“绿色”二字。“绿色复苏”显然不是简单地使经济发展回到原有的轨道和水平,而是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发展的超越与提升。

    中国的新发展理念首先是以人为本,要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是全面发展,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关系;再次是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是可持续发展,即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复苏”不仅通过吸收这些新发展理念对传统发展理念予以批判,在理论和内涵上还有新的构建。2021年第二届全球绿色目标伙伴2030峰会提出“包容性绿色复苏”,“包容性”要求以全人类为“绿色复苏”的实践主体,各国均需让渡出自己部分的短期利益,通力合作,以谋求全人类共同的长远利益。

    “绿色复苏”是解决现实矛盾的必然路径选择

    “绿色复苏”理念要求发展的实践路径也必然面临新的抉择。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度倚重资源和能源,高耗能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特点表现为重视经济增长、轻视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将人的虚假需求和过度消费的压力转嫁到资源环境之上,使社会经济发展之路畸变为资源环境的负重之路。要从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中实现经济的复苏,就必然要构建一个摆脱对传统能源和自然资源严重依赖的新的体系。

    在该体系下,首先要以技术变革为引领,推动其他领域的变革,其中包括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各个技术领域的变革。其次要实现制度革新,一方面体现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革新,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新一波的通货膨胀席卷全球,给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世界秩序亟待重建,全球治理能力亟待加强;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家或经济体的制度革新,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为世界贡献了自己宝贵的治理经验。再次是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摒弃原有的工业化模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以环保产业为主力军的绿色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为实现这一复苏目标,我们的重要举措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作者冯璐璐系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博导,王嘉雯系宁夏大学法学院2021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冯璐璐 王嘉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6日 10 版

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建设青年志愿服务的社区阵地
对台青年工作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绿色复苏”:中国倡议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抉择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