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助学夫妻档助百余名孩子上大学

尤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8日   03 版)

    杜宇伟夫妇正在读静静的来信。徐多/摄

    将90多封信铺开,房间的地板上被泛黄的信纸铺得满满当当。这是58岁的杜宇伟最珍贵的“藏品”。20年来,他与妻子刘琦平牵线爱心人士214名,结对资助陕西、新疆、甘肃等地的困难学生299人。其中,已有146名学生考上大学。

    今年各高校陆续开学,杜宇伟赶在开学前给25名大一新生写下了入学祝福。

    父母都是乡村教师的杜宇伟,是国家电网常州供电公司的职工。“我也来自农村,我知道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憧憬。”杜宇伟说。

    2002年,他在网站上看到陕西农村有一些家庭贫困却品学兼优的孩子。在杜宇伟的印象里,陕北是红色的,是《东方红》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诞生地。他觉得,能帮陕北的孩子上学,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杜宇伟发现,每当网站发布家境困难的学生信息,希望网友们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过不了多久就会被热心网友“认领一空”。

    彼时的杜宇伟对于操作电脑还不太熟悉。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与陕西汉中市的一名3年级贫困女童张梅(化名)成功结对。杜宇伟经常给她寄送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当时的网络通信并不发达,杜宇伟就和孩子通信。在信中,他询问着孩子的近况,嘘寒问暖。后来,张梅不幸因病离世。这让杜宇伟陷入了久久的悲痛。

    由于他与陕西通信频繁,陌生的来信让妻子刘琦平发现了丈夫的秘密。

    刘琦平在常州检察系统工作,是个热心肠。她不禁埋怨丈夫,为什么不早一点告诉她。

    平日里,杜宇伟喜欢写诗、写文章。工作之余,他也偶尔获得一些稿费。“这些钱是我靠知识赚取的,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获取知识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此后,夫妻俩常常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先进奖励、稿费等资金存入独立账户,用来资助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

    亲戚朋友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也纷纷加入进来。夫妻俩决定为这些爱心人士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对接困难家庭的学生。

    多年前,杜宇伟曾资助过一个“陕西女娃”杨霞(化名)。经过不断努力学习,她成功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杨霞成为一名教师。她并没有与杜宇伟“断联”,反而表示愿意为爱心助学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此后,杨霞就成为杜宇伟的“线人”,为他提供着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信息等相关情况。

    在杨霞的班上,有一位名列前茅的学生杨勇(化名)。杨勇的母亲和奶奶都曾患恶性肿瘤,爷爷得过脑梗,全家仅靠小杨父亲一人打工支撑。杜宇伟得知后,立即将他们的情况反映给爱心助学的志愿者,并成功为他们“牵线搭桥”。

    今年高考结束后,杨勇也成为第一个向杜宇伟夫妇报喜的学生。他以557分的成绩被长安大学录取。

    在本届学生中,杜宇伟夫妇与爱心助学团队的成员们共资助了27名学生,其中有25人成功考上大学。

    20多年来,他们助学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博士、有的成为选调生……每当这些学生经历考上大学、找到工作、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时,他们大多不忘告知杜宇伟夫妇,并再三感谢他们。

    但杜宇伟从来不主动向完成学业的学生提及往事,“尽量少地参与他们之后的生活”。杜宇伟不想打扰他们,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健康、幸福。“我最希望看到孩子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学成本领以后为社会作贡献。我不希望他们记住我,而是希望他们把善良传递下去。”

    2017年,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受助学生静静(化名)顺利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大二时,刘琦平出差路过西安前去探望她。聊到写信的事,她竟从大学宿舍里把信都捧出来。

    “信我是一直随身带着的,人到哪里信到哪里。”静静说,她经常会拿出来看,是杜宇伟夫妇的鼓励让她取得好成绩,让她知道一直有人惦记着自己。

    如今,杜宇伟大多靠着微信同爱心助学的志愿者、学生进行联系。

    同静静的做法一样,他们夫归也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些与受助学子的来信。杜宇伟常常把信打开翻阅,他把每一段记忆都珍藏在心底。

尤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8日 03 版

用现代建筑语言,修复人和自然的关系
助学夫妻档助百余名孩子上大学
他们在大山里组建童声合唱团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