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思想者观察

从参与者到引领者——中国经济外交这十年

李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0月11日   10 版)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为中国引领国际经济规则设计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中国经济外交的第四阶段,即新时代的“引领型经济外交”。未来,中国要进一步通过有针对性的经济外交,构建更广泛的经济伙伴关系网络,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外交大致经过了4个阶段的历史演进。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的“接触型经济外交”,主要围绕了解国际经济体系的基本规则而展开。第二阶段是始于1992年的“融入型经济外交”,中国开始全面学习国际规则并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第三阶段是“参与型经济外交”,以2001年“入世”为转折点,中国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平等的参与者。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为中国引领国际经济规则设计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中国经济外交的第四阶段,即新时代的“引领型经济外交”,这一转变牢固建立在我国经济外交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积淀基础之上。

    在新时代,我国在经济外交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十大方面成就。

    第一,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成果丰硕,夯实了我国迈向全球经济强国的地区基石。201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升级版的自贸协定,2019年该协定全面落地,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规模由此迅速扩大,中国一直位居东盟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东盟从2020年开始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历史性变化。在金融领域,中国积极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与有关国家共同建立了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此外还推动建成了东亚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并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基建领域,中国在东南亚重点推进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与中泰铁路等工程都是我国基建外交的旗舰项目,其中中老铁路已于2021年年底建成通车,不仅对其他基建项目建设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而且为我国经济力量在中南半岛乃至东南亚的延伸提供极大便利。2015年,中国还推动成立了澜湄合作机制。

    第二,大力开展自贸区外交,构建起全方位自由贸易网络。我国自贸区外交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02年与东盟签署首个自由贸易协定(FTA)至今,已与26个国家签署了19项FTA,另外还有10项协定正在谈判中。十年来,我国的自贸区外交在双边与区域同步展开,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签署生效可谓我国自贸区外交的一次战略性胜利。RCEP生效使中国与周边亚太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合作关系得到实质性强化,有助于对冲诸多压力。

    第三,牵头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我国金融外交取得最重大成功。我国于2015年正式牵头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并先后吸收了104个成员加入,其中包括英、德、法等传统发达国家。亚投行的成立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基建融资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亚洲开发银行(ADB)和世界银行等既有机构融资能力的不足,它是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举措。亚投行还是首个完全由我国独自倡议并付诸实践的国际机构。该机构总部位于北京,截至目前的历任行长也由中国人担任。如果说亚投行的筹建是检验我国金融外交动员能力的试金石,那么该机构的最终成立与顺利运营,则证明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有能力担任核心引领者。

    第四,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开启了人民币向大国货币迈进的新征程。长期以来,特别提款权篮子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4种货币构成,2015年,经过我国货币外交的艰苦努力,人民币成为第5种“入篮”货币。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今年已由10.92%上调至12.28%,这足以证明人民币国际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第五,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改革,提升了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IMF和世界银行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关键平台,十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IMF和世界银行改革,其中成效较为突出的是份额权改革。经过多年经营与争取,我国目前在两大机构成员国的份额权排名中都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此外,我国还积极向国际金融机构输送领导人才。自2011年首位中国籍IMF副总裁走马上任以来,IMF高层中的中国籍领导人越来越多。

    第六,建设性地参与二十国集团(G20)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霸权。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部长级会议正式升级为首脑会议。中国作为G20的塑造者、创始成员和核心参与方,一直致力于推动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在2016年杭州峰会上,中国作为主席国推动G20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这是国际机制首次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作为金砖机制的主导国之一,近年来,中国先后助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金砖应急外汇储备机制的成立,在2017年厦门峰会期间作为主席国还开创性地提出“金砖+”模式,旨在扩大金砖国家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金砖国家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并与G20一道对G7制度霸权形成了制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多元、包容、平衡的方向演进。

    第七,保持战略定力并采取反制措施,有效扛住了美国对华经贸施压。在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已试图通过开展“3T”谈判(TPP、TTIP和TISA)对我进行战略施压。特朗普上台之后,美政府退出或中止了“3T”谈判,而我推进的RCEP谈判则捷报频传,这等同于宣告奥巴马政府对我经贸施压战略的失效以及我国反制战略的成功。此后,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发起激烈的关税战,开启了新一轮对华经贸施压,但并未帮助美方实现削减自华进口规模的意图。在关税战爆发后的两年内,中美贸易额呈现负增长态势,但到2021年,两国贸易额尤其是我对美出口额重新呈现快速上涨趋势,甚至接近2018年的峰值。

    第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及对欧经济外交,稳固了中欧经济合作关系。欧洲在中国的经济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过去十年里长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经济外交最突出的成果是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该协定将大大有助于中欧经济关系提质升级,提升我国对新一代国际经济规则的引领能力,中欧2021年以来在投资领域已经能够实现一定的高水平规则协调。

    第九,深化能源外交,有效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对能源需求持续高企,十年来,我国展开了积极且活跃的能源外交,与多个能源出口国达成协议并开辟了五大能源运输通道:一是从中亚国家尤其是土库曼斯坦通往国内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是以俄罗斯为起点的中俄油气管道,三是与缅甸合作修建中缅油气管道,四是包括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南美航线等在内的多条海上油气运输通道,五是正在考虑修建的中巴(巴基斯坦)油气管道。

    第十,主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基建外交成绩斐然。“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其核心内容。自2013年提出倡议以来,中国已吸引了全球149个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将其建设成为传播中国经验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国的基建外交在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诸多成效。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国际货运设施,以匈塞铁路、中老铁路为代表的高铁工程,以中缅油气管道为代表的能源项目等,都是近年来我国基建外交的旗舰或示范性项目。

    新时代我国经济外交在多领域、多层次取得突破性成就并引发世界瞩目,但当前及未来仍将面临美国持续加强对我国的战略围堵与打压、世界部分国家对我国崛起仍存疑惧以及新冠疫情延宕反复阻碍线下外交等挑战。我国日益庞大的市场规模、健全良好的产业生态、先进发达的基建实力与逐渐扩大的人才规模等优势条件,为我们应对上述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要进一步通过有针对性的经济外交,构建更广泛的经济伙伴关系网络,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李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0月11日 10 版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从参与者到引领者——中国经济外交这十年
如何面向零零后开设大学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