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考古岁月背后 有那个陪我写故事的人

李昱龙(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0月14日   08 版)

    视觉中国供图

    回忆自己过去十年的考古经历,前半段一直在学校研究、实习,后半段在一线调查、发掘和整理。一切都像一个典型的考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手铲一点一点剥去尘土,发现掩埋的过去。

    记忆回到2012年4月,在读硕士的我接到老师的一通电话,让我和本科大三的学生们一起去工地实习,顺便帮带队老师带带本科生。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2015年,当时我在河南郑州樱桃沟老奶奶庙遗址发掘、整理文物,遗址旁边有条河,传说为九天玄女的衣襟所化,故名九娘庙河。我喜欢在傍晚下工的时候,看看夕阳下河边橘红色的枫叶,会想北京的石经山上,是不是也有很漂亮的树。

    一晃又是一年,2016年6月的广东在记忆里很热,是那种黏黏的热,不过岭南的风光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青塘黄门岩洞穴遗址外的青山绿水。7月底结束发掘,行李箱里的夏装还没有收拾,我赶忙换上了冲锋衣、毛衣、毛裤,登上了去新疆的飞机。8月的阿尔泰山南麓留下了我的足迹,我们参与发掘的通天洞遗址,有了重大发现。2017年,我去发掘登封西施遗址之前,还要完成非常重要的博士论文。博士论文的压力是巨大的,我当时心想,继续流汗吧,赶紧把任务完成,年底还要准备婚礼呢。

    2018年是毕业和工作的一年,也是十年来唯一没有下过考古工地的一年。我当时心想,能与爱人有一整年的时间不异地,还不错。但最后的结果是,她还是要去工地。就这样,我在银川一个人看贺兰山……直到前年,她也博士毕业了,去了高校,每天下班,她会做好饭,等我回来。虽然每年仍有一段时间在野外,但相隔没有那么远,有个叫家的地方一直在那里等着我,而一次次田野工作中的那点小思念和琐碎的想法,或许是我这个考古人为数不多的浪漫时刻。

    这十年不仅是我个人在专业上成长的十年,也是考古学得到巨大发展的十年。十年前,考古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科,后来因为各种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它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随之而来的像“盗墓”这样的非专业话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激烈讨论的内容。也引起了公众对考古学的误会。

    尤其是从专业角度看,“考古就是盗墓”“考古人都会鉴宝”之类的说法,确实很让人头疼。就像每次一起回家,爱人的二舅就让我去看他收藏的所谓的“宝贝”。而我也只能尽量哄家里长辈开心,但心中却明白,还是应该从专业角度来鉴定文物、研究学问。虽然公众对考古学的认识走了一段弯路,但毕竟对考古文博话题产生了兴趣,也让更多年轻学子拥有了从事考古专业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要说从何时起,公众开始理解考古学,并认识到考古对我们复原历史、探索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9·28”讲话吧。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自此,“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成为考古人的努力方向,考古学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也逐渐为大家所知。我们也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起点,为了新的目标,继续走向田野,潜心耕耘。

    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我的记忆里大多都是考古工作的场景,但爱人的温暖和照顾,同样让我成长。这些年一直给我带来陪伴的,不只是千万年前的历史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那个在生活里陪伴我一起写故事的人。

李昱龙(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0月14日 08 版

十年青春账单:低姿匍匐 引体向上
在无限热爱中感受生命科学之美
我们背负的不只是个人奥运梦想
考古岁月背后 有那个陪我写故事的人
从大山回到大山 我愿成为照亮灵魂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