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山里孩子与支教老师亲历我国教育发展

跨越山海的约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0月14日   01 版)

    这是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约定,看似普通,却跨越山海,穿越时间。

    在被黄土包裹着的家乡宁夏西海固地区,马小花和弟弟妹妹的儿时记忆里却总会浮现出一抹蓝色,那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老师们的队服,是支教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大海。这抹蓝指引他们走出大山、追寻广阔天空。

    2007年,刚上初中的马小花第一次接触英语语音课,认识了林杨琼老师。

    “那是我第一次正规地练习英语口语,林老师能力很强,我也很喜欢英语,于是每周都会去宿舍找她。即使要利用放假时间去学习,我也觉得很开心。”马小花说。

    那时,林杨琼刚刚从厦门大学英语系毕业,是学校第9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15年前,她和队员们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关桥乡关桥中学支教一年。她还记得,海原的山歌远近闻名,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歌声是那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人们乐观向上的昂扬风貌”。

    马小花也记得,在林老师的鼓励下,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人也越来越自信,还成了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林老师结束支教即将离开的时候,她们约定要保持联络,以后有机会在厦大见。

    她们的约定,是全国2.5万余名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已有218所国内高校参与到这项持续实施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国家支持力度大的志愿服务项目中。

    在厦大研究生支教团中,一直流传着《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在沙滩上搁浅。一个小男孩见状,捡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有人劝他:“孩子,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谁在乎呢?”面对质疑,小男孩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秉持着“不放弃每一条小鱼”的信念,支教队员跑遍了学校周边乡镇,募集善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马小花就是其中一员。中考时,马小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原一中,在那里,又有支教老师陪伴她度过了高中岁月。

    2013年,马小花迎来高考,成绩名列全县文科第一名。然而她的父母和老师对大学专业的了解有限,如何报考高考志愿成了她的难题。

    该求助谁呢?马小花想到了林杨琼。这几年,她们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通过林老师的分析,我发现厦大有很适合我的专业,于是我决定将志愿之一填报厦大。”马小花说。

    马小花最终被厦大录取,就像两人约定的那样,马小花来到了林杨琼的母校。第二年,马小花的妹妹马玲玲也追随姐姐和支教老师的脚步,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马小花终于看到了林杨琼经常提起的那片海和海边长满了热带植物的校园。几年来,林杨琼也未离开厦大,她在这里完成硕士学业,留校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学校的几年,我们就像回到了以前,时常见面。我入学、毕业等重要时刻,林老师都会来为我见证。”马小花说。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马小花姐妹,也时刻思考和渴望回报社会,她们希望将这份自强和初心传承下去。

    在厦大读书期间,马小花积极投身公益,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曾利用暑期和宁夏籍学子组成实践队,深入宁夏乡村小学进行调研。

    2017年,马小花本科毕业,她选择回到宁夏,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如今,越来越多像马小花一样的“名校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山里的学校也不再是“老破小”,而是焕发了新的生机。

    林杨琼回忆道,在这场持续20余年的接力支教中,一代代支教团队员见证了关桥中学的教室从窑洞、土坯房变成现在的多媒体教室;见证了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不断发展……“我们一边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2-202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从99.85%进一步提高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1.8%提高至95.4%。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中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均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马小花口中,自己是“理论派”,妹妹是“实干派”,但在未来发展的选择上,姐妹俩不约而同地作出了同样的决定。

    2018年秋天,从厦门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的马玲玲,婉拒了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高薪聘请,回到宁夏同心县,成为一名选调生。“能够作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员,我发自内心感到快乐,我也渴望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有所作为,与它共同成长。”她说。

    作为乡镇一线工作人员,马玲玲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基层工作繁杂琐碎,也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但随着对乡情、村情、民情认识的不断深入,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心”。

    如今,马小花在做了几年老师后,有了新的思考,“其实,我一直希望回到乡村做老师,哪怕是短期的也行。从小在这个环境里长大,想要回馈家乡的情结就越来越深”。

    林杨琼说,在西海固,像马小花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学成后又回到家乡继续贡献力量。“什么是优质的教育?即便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之后,我依然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它有千万种迷人的样子,而这一场持续了20多年的山海接力,一定是其中最美好的一种”。

    今年,马小花家中最小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申请到了厦门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如今已来到姐姐们熟悉的校园求学……一家人的山海情结,未完待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0月14日 01 版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
全国青联负责人就新时代深化全国青联改革答记者问
浙江共青团:引领青年弹好“协奏曲” 唱响最强音
跨越山海的约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