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象山:“青年与海”激情碰撞 开辟发展新路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0月20日   05 版)

    北纬30度的大海,会和青年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联合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青年与海”蓝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暨蓝碳护海活动研讨会。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科学家齐聚象山,为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青年发展献计献策。

    象山有988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为浙江省之最,海洋生物资源总量亦居浙江省第一。2021年,象山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30%。

    技术赋能海洋产业与生态

    水产养殖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七成以上,其环境影响不容小觑。在最为普遍的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中,饵料、排泄物产生的有机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会使水质逐渐恶化。对此,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级工程师孙勇提出生物处理法,通过养殖水生植物、藻类、微生物,从而消耗、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净水。这也与江苏海洋大学讲师亓守冰提出的微藻处理养殖废水方案不谋而合。

    在象山,已有水产企业开启循环用水的尝试。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施工质量经理谭勇介绍,该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引进北欧先进循环水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养殖的企业,和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减少养殖用水99%,养殖废水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放到大海,废水里过滤出来的干物质,再和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用作农作物肥料。

    为污水处理提供解决方案,也是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吕娟关注的问题。吕娟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现有的水处理工艺难以把一些新出现的污染物彻底去除,很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希望能协同高校的专业力量,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的工艺。

    除了水产加工排污的影响,海洋生态的另一大威胁是海洋工程的建设开发。海洋工程对钢筋混凝土需求量巨大,不管是码头、港口,还是跨海大桥、岛礁工程的建设,时间一久可能出现材料锈蚀、保护层脱落等现象。怎样让海洋工程耐久又环保?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吕建福及其团队提出高耐久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混凝土工程理念,用快速、致密附着在混凝土表面的牡蛎,提高水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性。而且牡蛎礁本身具有净化水体、移除水体中营养物以及防护海岸带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事实上,研讨会前,象山县人民政府就围绕海洋可持续发展提出六大问题、7项技术需求,相关领域科学家在研讨会中针对性施策,并借此机会搭建长期合作机制。例如,了解到象山市墙头镇深受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困扰,有专家很快拿出成熟方案:分区、刈割、淹水、晒地、小斑块的处理和秸秆处理等可有效治理互花米草,这一技术在上海崇明已得到验证。

    蓝碳牵引地方高质量发展

    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荣记得,自2008年来象山创业至今,海洋从“牧场”“粮仓”到如今的“碳汇”,尽管概念上有所转变,但核心一直是“科技兴海”。

    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与海洋碳汇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多位专家讨论的热点。在贺义雄看来,可以将海上风电厂作为海洋立体空间规划的开发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切口。

    “向海争风”正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蓝色动力”。中交三航局海上风电建设专家、三航局象山涂茨风电项目副经理陈辉、国电象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剑英都见证了我国海上风电从0到1的突破。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邬剑英坦言,目前的风电项目主要集中在近海,跟航道、渔业以及海洋资源保护的工作有较多交叉,未来,风电项目将向深远海延伸,但我国在深远海的风电开发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希望跟与会专家在这一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大规模的海洋风电前景很美好,但是怎么管辖、怎么授权?”这是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叶舟的困惑,他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婷在线上视频中表示,象山海上风电资源富饶,可在未来规划中和绿氢结合,率先建立绿氢大基地,加快绿氢产业规模化发展,例如建立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产线,探索化工基地绿氢替代的模式和场景,推动产业低碳转型。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副秘书长许磊称,愿以自身链接的产业、专家和金融资源,助推地方政府或企业的绿色转型方案真正落地。

    在象山县副县长钮晶莹看来,蓝碳经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海洋环保工作的重要一环。象山县正积极探索“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大力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通过发展海洋蓝碳经济,牵引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年奔赴山海向未来

    “密切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发出青年声音……”《青年蓝碳护海活动倡议书》也于研讨会上发布,倡议书旨在鼓励年轻一代争当蓝碳护海行动的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为美丽中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在青少年蓝碳科普教育领域,一些机构已形成成熟的机制可供推广。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零碳未来”项目执行总监刘凯文说,他们已经开发并制作出体系完备的海洋知识科普课程,致力于打造成国内首个海洋生态文明“双碳”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在全国各大高校、社区以及公众平台推广。

    双碳领域已成为青年的新赛道。中科院大气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东旭介绍,教育部今年出台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科技攻关平台。

    当前,象山围绕“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发展目标,以青年人才为主体、以海洋经济为主题、以创业创新为主线,重点设计了“海洋科创、海洋艺术、海洋运动、海洋生态、海洋生活”5条跑道,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奔赴山海,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的“海洋样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0月20日 05 版

尼山,青年声音从这里传向世界
湖北咸宁“护苗”行动呵护少年儿童
象山:“青年与海”激情碰撞 开辟发展新路径
中国石油 前进中的“东方物探创新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