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姑苏区的平江路上,周立言着一袭素色旗袍,轻盈地踏过青石小道,再穿过一道石桥,最终在一座傍河而建的古建老宅停下了脚步。
这座上了年纪的老屋,一侧墙半掩水中,早已斑驳,墙面剥落处长出大片的藤萝蔓草,古朴当中透着清静。墙面上开有一扇小轩窗,窗中时不时传来琵琶声。“荷言旗袍”四字,分别刻在四盏红灯笼上,串成一串,悬于老宅临水一侧,随风摇曳,倒映水中。这里是荷言旗袍品牌主理人、旗袍设计师周立言心中所认为的“最苏州”的地方。
时间回到2009年,周立言在苏州大学文学院读研,专业是小众的昆曲和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研究专业。“中文系的姑娘总是对诗意的生活充满向往,而在姑苏古城,我能感受到这份诗意与自己前所未有之近”。
读研期间,周立言经常会随老师们漫步于苏州古城之中,“一根竹笛一根箫”,走到沧浪亭,细细重温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故事;踏过平江路,从《平江图》中感慨千年古城之变……“我们的足迹遍布古城每一处角落,冥冥之中我能感觉到,这座古城真的会许我一个未来。”
从本科开始,周立言就对旗袍文化颇有研究。作为资深旗袍爱好者,她饱读诗书,至今仍然是杂志约稿的专栏作家。对于传统丝织品情有独钟,尤其钟情于“绫罗绸缎”中的“罗”面料。
关于“罗”面料,2014年之前的周立言对此知之甚少,真的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详”。自幼熟读《红楼梦》的她最不能忘怀的是贾母口中的“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色的,一样就是银红的。”种种文字曼妙无比,但除了博物馆里的实物,从未有机会触摸和运用。
直到一次偶然机会,周立言认识了苏州做传统织造的非遗传承人老师们,在她们的工厂里,她真正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传统丝织品面料,包括故宫找寻苏州老匠人在复原的老面料,包括失传的“四经绞罗”等等。
第一次见到罗,周立言万分震撼,看似一色的面料上隐隐透着提花花纹,举起面料对着光线,罗孔清晰。光线下,衣服折射出极其低调的光泽。“和我见到宋锦、云锦甚至缂丝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些都是奢华的,而罗是清雅低调的,是苏州园林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周立言感慨,“那一瞬间,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丝织品。”
大学毕业后,周立言留在了苏州,入职高校当老师,教文学和艺术史。
“总想着要在古城留下点什么。”此时的她依旧放不下旗袍梦,“设计可能和文学是没有太多直接的关联,但审美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的理解需要有一个具象的载体,对我来说,旗袍便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载体。”
辞去编制创业,走上旗袍设计之路,对她而言,有过犹豫,却也顺理成章。而其中一个理想和责任,是将罗面料做成适合当代人穿着的国风服饰推向大众。
罗的诞生要经历挑丝、捻丝、打绘、穿综、打花版、上机织造等二十几道工序。
周立言发现,手织罗面料虽好,但用罗做旗袍实属不易。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大部分的罗面料的门幅都非常窄,并且因为非常轻薄,工艺上会有点问题,
“从设计到打版缝制,整个过程有趣且有探索性”,是否需要烫衬,如何拼得好看且雅致,成了周立言最初做罗面料服饰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在2018年的“丝绸苏州”活动中,周立言带去了自己的罗衣旗袍秀。这场秀的主题为“犹记当年罗衣香”,多选用罗面料制衣,作品配色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如“葱绿配柳黄”“松花配桃红”等传统配色,利用当代设计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
接触到罗,周立言也深刻感受到,再好的面料,再好的设计,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才是最好的传承。“我们很多旗袍的设计灵感都是来自苏州古城,这里有太多诗意美好的内容,值得被人知晓与留恋。”
她一直对江南文化、古城文化有种别样的情愫。去年,她还为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设计了“文藤风语”系列讲解服。
“这里目之所及均是灵感,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堆叠,而是一种融合,有对现代人穿着习惯的融合,对大众审美的融合,还要时刻发挥着文化价值引领与教育的作用。
周立言曾为品牌的上海时装周大秀设计出一组名为“满庭芳”系列苏绣旗袍,主题取自她的偶像苏东坡所作的词“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该系列旗袍几乎所有的设计元素均来源于古城,不失为苏式风格的集大成者,苏州园林特有的花窗,千姿百态的太湖石,江南特色的绿植……
最惊艳的还要属衣襟上的盘扣,一枚小小的扣子,便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苏式景观尽收方寸之间,无不让人惊叹。
2015年,一组名为“姹紫嫣红”的系列旗袍亮相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门口的秀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该系列旗袍设计者正是85后旗袍设计师周立言,以“中式为神,西式为骨”,灵感来自昆剧《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句唱词“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
经过米兰之行,她深切感受到,“来自中国苏州的江南文化自带一种举世瞩目的风韵和魅力。”
这些年来,周立言一直尝试着用苏绣旗袍讲好古城故事,一次又一次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大国文化底蕴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周立言设计的苏绣旗袍早已走出苏州,走向世界,所蕴含的江南风韵也吹遍了欧美等众多国家。
为了更好地建立设计架构、向外界传达设计理念,她攻读了全日制设计学博士学位。
时隔多年,她依旧忘不了当年跟随师友漫步平江路的日子,忘不了从苏大尊师轩传来的水磨调,忘不了曾经对古城许下的诺言,“但存诗意,雅致前行”。
陆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