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虎的手机里,至今保留着一张3年前自己与爱人初次返乡拍的照片。一大片黄泥巴地上,矗立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三间活动板房,还有一面没砌完整的砖墙,那天刚下过雨,泥巴地寸步难行。这是他唯一的创业“根据地”。
距离武汉200多公里外的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镇鲁桥村,毗邻长江,是熊虎的老家,这里曾和中国大多数村子一样,青年普遍外流,人才和土地逐渐贫瘠。
但因为熊虎夫妻俩的返乡,这片土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他们的“鲁桥文创”干花贺卡系列产品远销全国多地,还走出了国门。小小的“贺卡”也有强大的磁吸力:近百名村民跟着熊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些附近村子的年轻人也从外地回流,还有许多湖南、重庆、上海等地的青年来这里扎根。
熊虎学计算机出身,2012年从武汉商学院毕业后,曾和室友在武汉成立了一家公司,为汉正街的小商家搭建网络店铺。其间,熊虎注意到贺卡的销量很高,不久,他决定自己开网店。贺卡同质化竞争严重,走传统彩印贺卡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开一家怎样的贺卡网店?彼时,刚刚结婚的熊虎与妻子每天琢磨。一天,一位云南的朋友寄来一束自种的满天星,“我种花,你产贺卡,咱们可以合作,强强联手”。朋友的想法给了熊虎设计灵感。
“干花不会凋落,代表永恒的爱”,夫妻俩决定制作干花贺卡,用向日葵、玫瑰、小麦等加工后做成标本,再与卡片相融合,此外,家乡村庄里的竹叶、野花等,也被他们纳入“素材库”。
熊虎负责网络运营,妻子负责美工设计。2017年6月,十余种干花贺卡一上架预售,就被抢购一空。其中,仅30元买来的满天星,就创造了600余元的价值。
为了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除了从云南花卉基地订购花卉,熊虎还“盯”上了村里大量荒芜的旱地,自己动手种花,“自己种植花苗培育,可以增加品类。而且,村里有大量闲散劳动力,能有效降低公司生产成本”。
熊虎和妻子前往云南一家花卉基地选品时发现,满天星地旁还种着莴苣,而自己老家鲁桥村就盛产莴苣,“这么说鲁桥应该也能种植满天星”,原来满天星喜光耐阴,适宜的生长环境和鲁桥村大体契合。于是,他把满天星的种子带回村里,并试种成功。按照这种方式,在朋友的指导下,十余种观赏型花卉在鲁桥“落了户”。
经过两年筹备,2019年3月,熊虎成立了鲁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桥公司”),主打干花贺卡等原创产品设计。
创业刚起步,顶着亲朋好友一致反对的压力,夫妻俩埋头苦干。水电路网不通,他们就向政府寻求帮助;没有办公场地,就自己盖;物流库存成本高,就自建仓库和配送点……为了扩大产量,熊虎找村民合作,村民负责种植花卉,鲁桥公司提供生产设备与技术指导,收获时,由公司按照成色、品质等分级分类收购,村民农闲时还可以到鲁桥公司做零工。
村民丁春香每天做1500张贺卡,保底月工资就有2700元。68岁的杨香文行动不便,为了补贴家用,将卡片和干花带回家加工,一天就有近60元的收入。淡季时,家家户户有事可做;旺季时,大家叫上亲友一起帮忙,短时间内可迅速发展数百人参与贺卡加工。手工生产出来的贺卡样式多,更具仪式感,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业务逐步铺开,鲁桥公司越来越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熊虎和妻子“内培”“外引”齐发力,为公司转型升级汇聚人才力量。起初,鲁桥公司懂设计、知运营的年轻人少,来务工的村民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熊虎和妻子亲力亲为,通过6个月带薪培训后,村民不仅能从事生产,有的人还可以从事美工设计、网站运营等工作。
村民小周只有初中学历,初来公司时还不会使用电脑,他每天主动加班学习,现在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村民王宁霞和丈夫此前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加入鲁桥公司后,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超过了1.5万元。
熊虎从管理制度、公司文化等方面一点点改革,吸纳了一批外地年轻设计类人才,外来员工不仅假期可以自由支配,还能申请弹性休息时间,“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鲁桥安家立业”。如今,鲁桥公司已拥有64名全职员工,其中,年轻技术人员达三成。
有了人才的支撑,鲁桥公司提升了产品更新频次,上新品类更丰富,实现了从单品手工艺贺卡向原创立体纸雕贺卡、文创类礼品、纸雕礼品等多元化产品发展。不仅能按照客户需求“免费设计、急速出稿”,还能提供材料包,让顾客获得DIY的乐趣。
数据显示,鲁桥公司先后在多家电商平台注册了16家网店,累计销售500多万张贺卡。今年6月,熊虎追加投资100余万元,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设备,准备全流程设计制售干花贺卡。
了解到熊虎有扩大生产的需求,周老嘴镇政府主动帮忙解决了扩大工厂用地、技术人员招聘、环境整治、企业用电等困难。周老嘴镇党委书记许安高表示,将继续扶持返乡年轻人创业发展,扩大当地农村电商发展人才储备,培育孵化更多的本土电商人才。
“作为返乡创业者,不要奔着享受政策而创业,要想着怎么去脚踏实地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对家庭、同事、股东、家乡负责,做有担当的企业领头人。”熊虎秉承一颗初心,继续做“当代愚公”,助力家乡挺起振兴脊梁。
徐继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