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第77集团军某旅高级工程师张红兴多次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和旅里的战友们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激励官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苦练打赢本领,不断强化强军兴军的使命担当。
当选党代表,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然而,张红兴把责任看得更重。20年军旅生涯,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诠释了一名军队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与基层官兵操枪弄炮不同,张红兴每天都在与“死神”共舞。说起他的工作环境,战友们脑海里会蹦出来两个字——“危险”。做防化实验,哪怕误沾一滴液体、误吸一口气体,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张红兴忘不了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2005年,他负责的某科研项目进入攻坚阶段。连续几天加班后,由于过度疲劳,张红兴不小心碰翻了一小瓶危险化学品。他很快感到视线模糊、呼吸急促,坚持完成彻底洗消后才跌跌撞撞地走出实验室,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昏睡了一整天,张红兴慢慢苏醒过来,逃过了一劫。幸运的是吸入剂量较小,没有对张红兴的神经和大脑造成太大损伤。
经过短暂休养,张红兴再次回到实验室。“虽然有些后怕,但我从未后悔。”他说,如果因为恐惧就停止前进的脚步,那还怎么对得起自己当初的选择。
张红兴30岁时被特招入伍,成为一名防化兵,“从此把研究提升部队应对化学危机能力当作自己的理想和追求”。2010年的夏天,张红兴奉命前往高原销毁一批待报废的化学危险品。在高海拔地区,这些危险品随时会出现突发状况,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伤亡。
到了现场,张红兴显得格外冷静。他结合高原环境特点,积极与部队技术骨干商量对策。深夜,张红兴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加班加点查资料、做方案。经过几天的摸索,他终于找到了一套全新的化学危险品安全销毁方法。
还有一次,张红兴前往某地调研,途经一个地处高原的国防工程施工现场,工事内气味刺鼻,一张嘴就感觉喉咙被堵住了,呼吸十分困难。“高原严重缺氧,这样的环境战士们怎么受得了?”张红兴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战友们改善工作环境。
他想为官兵们研制一种集空气净化和增氧于一体的装置,向上级申报立项后,张红兴开始了艰苦的科研攻关。对张红兴来说,空气增氧是一个全新的课目,难度不小。为了战友的生命健康,他不怕难啃的“硬骨头”。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国防工程空气净化装置”成功问世,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人问:“老张,这么辛苦累得一身病,你图个啥?”张红兴默默地把大家带到荣誉栏前,指着橱窗里36封来自基层官兵的感谢信说:“我研究的每一个课题,都与官兵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入伍以来,他先后主持完成10余项军队科研任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由他牵头研制的某新型化学传感器报警系统,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也牵引推动了军队防化装备的技术革新。他被选入陆军首批“科技英才”智库,还被表彰为“陆军优秀科技人员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11月,一个难题又摆在张红兴的面前——日遗化武和废旧防化危险品销毁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处置问题。“不及时处置,势必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造成地下水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张红兴抱着必须根治污染、营造绿色环境的决心,和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刘铮课题组联合进行攻关。
他们带着研究课题辗转南北,多次进入重度污染的区域进行收集采样,探索发明出某新型吸附剂,实现了吸附、分离、洗脱再生等多个流程一体化,不仅工艺简便、费用低廉,而且去除率高,全过程绿色环保,这一技术成果为安全绿色地执行防化危险品销毁任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加速推进了防化保障装备的创新发展。
“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战斗。”2016年11月,成都衣冠庙发现大量国民党遗弃弹药,绝大多数弹药弹体生锈,已无法识别其类别、当量等信息。为防止在弹药挖掘、搜排、清理、转运过程引发意外事故,上级抽调张红兴提供技术支援,并担任销毁作业现场化学侦察、环境监测等应急处置任务。
为做到万无一失,张红兴主动要求参与危险品弹药的挖掘、搜排、清理、选分、装箱、转运等工作,参与设计销毁方案。在历时4个月的处置遗弃弹药工作中,他带着战友们累计清理和销毁迫击炮弹、火箭筒弹、发烟弹等2万余发(枚),为中心城市消除了重大历史性安全隐患。
常年执行报废弹药销毁任务,张红兴无数次遭受有毒有害物质侵蚀,头发更是掉了一大把,而他却很乐意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搞研究。在外人看来,张红兴所处的条件与其身份相差甚远,对此,张红兴只是淡然一笑:“在基层工作怎能不沾泥带土?没有脚踏实地的艰苦付出就不会有工作上的创新。”
张红兴常说,科研创新没有终点。每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他都在不断为科技强军寻找新的创新点。“每一次废旧弹药销毁都是对环境的一次伤害,作为防化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有责任为维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作出贡献。”去年,他与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专家联合申报了“军事环境污染修复”的科研项目,此项目被列为全军重点科研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作为基层部队科研领域的党代表,张红兴在分组会上建议,要持续大力推进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把新时代科技人才配备在部队最需要的地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埋头苦干,用实实在在好用管用的科研创新成果,为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贡献力量,把当前科研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尽快补齐。
10月26日,在返回部队的飞机上,张红兴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整理着连日来参会的收获。随后他计划到基层一线去,与官兵们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收获,引导官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练兵备战实践。
“非常荣幸能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将认真履行党代表职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传递给基层一线官兵,贯彻到扎根部队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去。”张红兴说。
左超超 王永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