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到二级学院商量工作,几位辅导员老师直呼大一新生所填的表格,让他们哭笑不得。放眼看去,大多数学生的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甚至像“螃蟹爬迹一般”,让人难以认出。大家忍不住问:就不能把字写得大方工整一点吗?
这绝非个案。年轻人的书写水平差、字不好看,是普遍现象。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条。
首因是书写心境嘈杂。古人有言:“字者,心之迹也。”生活中的诱惑与压力,一定会对年轻人的心境产生投射影响,导致其心神不宁、心思杂乱,这一心态客观反映在他们的书写上:杂乱无章,疏于琢磨。
其次是教师示范弱化。在我的求学印象中,学校和教师对于书写技能都特别重视,教师都有写出一手好字的本领,有的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如此示范熏陶和潜移默化,学生们岂有写不好字之理。环视目前各类学校,手写黑板报已被印制品取代,讲课板书已被PPT取代,教师的书写示范几乎绝迹了。
再次是书面表达锐减。“用进废退”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这代学生除了考试主观题答题用笔写字外,其他表达几乎无须笔墨参与。
汉字因为其音、其形、其意之美,成为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然而,一些学生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不忍直视”。因此,有必要采取“抢救性”措施,让青年把字写好。
俗话说“静以修身”,心静神安是写出好字的前提。其实,写字的过程,也是在涵养端正干净、耐心细致、认真规范的品质,往大里说,就是在培养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
教育部门、学校、教师要担起责任,作出示范,让学生欣赏汉字造字之精巧、造型之优美。因为中小学生可塑性、模仿力强,所以中小学教师欣赏字、书写字的启蒙开化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高校也要全方位重视和加强汉字书写教育,拿出一定课时,纳入美育课程。这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多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让学生一拿到通知书就接受书法鉴赏和书写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鉴。
交流的智能化、网络化不可避免,也无可逆转,专门的书面表达训练成为强化学生书写能力的必由路径。各类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包括考试环节,不妨多些相关考核,训练学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形成引导学生爱写字、写好字的指挥棒效应。
不论古今,一笔好字,一手妙文,都是国人才华素养的显性表达。站在优秀文化传承的高度,年轻人要意识到自己书写技能的退化,把老祖宗创造的优美汉字写好。
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