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同舟同向,逆风也要闯

庄儒麟(同济大学医学院2022届外科学博士毕业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1月08日   09 版)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出于对医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和对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这个职业的向往,在志愿表上全部填上了医学专业。今天我要说,选择在同济大学就读医学专业,我不后悔。

    同济校友、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说,“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医生这个职业的成长是非常漫长的,既要求学识,又要求情商,既要求心灵手巧,更要求有一颗大爱无疆、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怜悯之心。我觉得这与同济培养医学人才追求卓越的精神相得益彰。同济医学讲究精诚济世,明道致远,要求每一位同济医学人不忘初心、夯实基础;“医”路用心、秉持“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仁爱之心;永葆真心,在智慧和勤奋的基础上对生命的高扬、对至真至美的无悔。

    同济大学医学院走出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无数故事至今仍为我们同济人津津乐道。直到2019年1月宣布退休前,时年96岁高龄的吴孟超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手术刀,治病救人78载,他主刀完成了1.6万多台肝胆手术,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

    吴老生前一直强调做基础研究,他说:“光搞临床,只是个开刀家,没什么了不起,开刀只能治一个患者,基础研究是解决整个疾病问题的最终方法。”这样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深。我们总认为好医生的标准就是做好临床工作,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未来真正推动一个领域前进的重大技术进步,最初都来自前沿的、创新性的研究突破。

    吴孟超院士在2007年同济大学建校百年庆典大会上说过:“同济精神是鼓舞我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报效祖国的情感踏踏实实地工作,是我们全体同济校友的本色。”这无疑是在叮嘱后辈的同济人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超越的态度以及同济天下的大爱。薪火相传,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同济人,我们也会继续沿着前辈们的脚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在同济学习期间,我告诉自己要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做好每一个课题、写好每一篇论文。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在你调整好心态、制定好计划之后就马上开始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要学会忍受科研的不确定性和做科研时的孤独感。最终我在同济在读期间发表了16篇SCI论文。

    当然,科研难免会遇到瓶颈,我觉得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以及多请教一定会帮助你走出瓶颈。遇到科研瓶颈的时候,一方面,我会通过和自己的导师、同门交流讨论,他们很多不经意的话会让我茅塞顿开,在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下,我逐渐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在读期间学校、学院搭建的高等讲堂、博思论坛、挑战杯赛事等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平台也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沃土,让我可以有更多与其他优秀的学子交流的机会,并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最终,科研带给我的开心和成就感是溢于言表的。同济特色的“卓越科研育人”机制让我们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找到科研领路人,进入到新的“升级打怪”过程。我记得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在2017年开学典礼提出的“MAD”,“不忘初心(motivation),力当先行(action),明道志远(Dream)”。回想在科研的过程中,实验室里大家争分夺秒,凌晨一两点依旧灯火通明,我们努力的样子,也正是同济人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缩影。

    除了科研和学习,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课余还创作了很多原创歌曲。我们创作这些歌曲的初衷就是希望讲述同济故事、传达同济精神。比如我们创作的《逆行的光》,就是为了致敬抗疫医护人员的。我记得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还在国外交流,当时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大年三十人头攒动的上海火车站里,响起了点名声: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东方医院……视频中的面孔,正是我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平时是严师、朋友,但这一刻他们是医生,他们勇担使命、不怕困难、逆向而行。后来我和团队一起创作出了《逆行的光》这首歌,共同致敬每一位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

    此外,我们也创作了很多歌曲,《你好,同济》《这一天》表达我们对同济的热爱;《祖国,我爱你》细数了同济人把论文写满祖国大地的故事;《破浪》则是作为毕业歌鼓励我们每一名毕业生能够身披“同济天下”的荣光,不断乘风破浪……

    可能很多人对同济学子的印象都是黑框眼镜、埋头苦干的直男形象,但是我们的学校里有非常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土壤,有原创的舞台剧讲述同济故事、同济情怀,有大型晚会、艺术节让我们去学习和欣赏高雅艺术,还有艺术类社团、十大歌手比赛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样青春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下,我才能够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将同济的故事写成一首首歌曲,通过我们同济学子的歌声传递正能量。

    今年我已经顺利毕业。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像我导师刘中民教授一样,在临床上妙手回春、救死扶伤,在实验室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攀登科学新高峰,努力在这一领域留下自己的名字,为健康中国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毕业并不代表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我从“医学生”变成了“医生”,我想我们青年一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只有在奋斗中度过青春才不会后悔。作为新时代的同济青年,我也将会传承同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将我的事业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成为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庄儒麟(同济大学医学院2022届外科学博士毕业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1月08日 09 版

用亲眼见证和脚步丈量发现真实故事
同舟同向,逆风也要闯
抗疫“活教材”融入大思政教育格局
藏在财商教育里的“红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