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暨港澳书画名家百米长卷共绘祖国河山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活动”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开幕式。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的近百位书画家参与了此次活动的创作。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海峡两岸民间组织的首场大型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会后,活动组委会执行主任、总召集人、《人民艺术家》杂志原总编辑汪明华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
《祖国河山》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两个百米长卷气势恢宏,百幅精品作品精彩纷呈。艺术家们利用3个多月时间凝心聚力、奋笔着墨,充分彰显了两岸艺术家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情感。
汪明华介绍,7月2日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几天,他才接到任务,可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展览筹划过程中,最令他感动的,是艺术大家们的家国情怀。“比如作品《黄山晨曦》的作者之一——郭公达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今年已91岁高龄。接到为祖国山河作画的任务后,他深感意义重大,欣然提笔,亲自布局谋篇,十几天的时间里夜以继日,与女婿一起完成了这幅八尺整张的巨作。”汪明华说。
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百米长卷前,不少观众驻足良久,细细品味构图与色彩中传达出的精神内涵。许多青年观众表示,欣赏百米长卷画作,仿佛能身临其境,走进中国共产党经历的风雨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永不过时的力量源泉,是超越时空的时代精华。让青年知来处,怎样才能让青年观众透过画作感受父辈的冷暖悲喜,倾听“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
将伟大精神、感人故事浓缩在一幅画作中,画面构思是关键。以“改革开放精神”为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儿,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怎样能通过画面,让改革开放精神更深入人心,更具有亲和性,更能和普通老百姓接轨?在作品《改革开放精神》前,汪明华向记者讲述了创作过程。“最初画家们构思了许多个版本,但都不尽如人意。我是安徽人,对安徽小岗村很熟悉,我们想到,不如展现当年18位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的协议书上按下红手印的画面。当年按下的红手印不仅改变了农民自己的命运,也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两个百米长卷主题创作是构建在写实基础上的艺术再现。在艺术展现手法上,艺术家们仔细雕琢色彩、线条与明暗,展现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璀璨光华。作品《改革开放精神》所用色彩并不丰富,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主题。“画面中只有农民按下的手印、煤油灯的光亮,搪瓷水杯上的‘为人民服务’字样是红色,且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农民衣服的颜色均为暗色,且衣服的纹路都朝向画面中心的方向,意味着,‘大包干’的红手印,定格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汪明华说。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改善恶劣生活条件,摆脱水源匮乏状况,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如何展现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作品《红旗渠精神》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汪明华介绍:“运用大量的黑色描绘大山,展现艰难的自然环境,会让人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黑山压人人崩溃’之感,画家在作画时,在黑色颜料中加入赭石颜料,让整个画面呈现暖色调,让画面看起来不压抑。修建红旗渠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人们依然相信人定胜天,劳动人民相信用自己的双手能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幸福的未来。”
汪明华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百米长卷,是自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来,艺术家们第一次用国画百米长卷对其进行刻画和描述的作品。祖国河山百米长卷,以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艺术家们为每个行政区域创作一幅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美丽山川图画,最后形成统一的、恢宏大气又波澜壮阔的祖国河山百米长卷,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伟大壮举。海峡两岸及港澳山连山,水连水,同心共圆,好一派中华美丽风光,令人心灵震撼。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两幅百米长卷皆浓缩了艺术大家们的深厚艺术积淀、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每一位参与的艺术家全情投入,希望用自己的画笔,书写伟大历史,标记伟大的时代。
据了解,活动书画作品将展览至11月8日。展览结束后,两幅百米长卷《祖国河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品将在各地巡展,条件成熟时将会在台港澳地区续展,最后将分别赠送给相关国家级展馆珍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