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甘肃省民乐县:搬出“穷窝窝” 开启新生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王晓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1月15日   03 版)

    “马上就能住上新房了,成了城市人。如果没有今天的搬迁好政策,我都不可能离开那山旮旯。”日前,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崇文嘉苑生态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村民展玉凤站在小区门口,指着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高兴地说。

    展玉凤生活的南丰镇展尹村,是民乐县一个小山村,那里海拔高、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制约群众发展致富的瓶颈较多。而展玉凤居住的房屋建于20世纪80年代,住新房、成为城里人是她最大的愿望。

    “地质灾害频发,我希望趁着这次机会,搬迁到下面,孩子上学,找工作都很方便。”为了却这块心病,展玉凤多次向镇村干部咨询相关搬迁政策,直到遇到国家实施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

    民乐县南丰镇渠湾村有常住户12户,空心化率高达87.5%。今年1月8日地震发生后,民乐县南丰镇炒面庄村委会主任张多财带着村干部巡查了一天一夜,队员们发到工作群里的图片有好几张都是屋倒房塌的场景。

    民乐县地处青海北部至甘肃西北部断裂带上,地质灾害频发,在一次次天灾的摧残下,山区本就贫瘠的资源已经完全不能承担起致富的重任。“想要真正地富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整体搬迁到适合发展的地方去。”张多财的想法也正是民乐山区大多数群众的真实想法,“挪穷窝”成了大家普遍的心愿。

    可要挪窝,谈何容易。搬迁牵一发动全身,哪些人搬,搬到哪里去,怎么搬,搬下去生产怎么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民乐县委、县政府面前。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民乐县委县政府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民乐县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历史性机遇,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园区建设、稳增长相结合,全力推动搬迁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通过“大搬快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加快形成“小县大城”发展格局。

    为了积极稳妥、科学有效地实施搬迁,民乐县一面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一面响应群众意愿,展开广泛的意见征求和调查调研。经过科学论证后,一套将8个镇78个村的1.7万户群众纳入地震灾害危险区搬迁范围,在民乐县城、乐民新城、南古镇、三堡镇、六坝镇“两城三镇”集中安置的搬迁方案出炉。

    生态地灾搬迁工作目标确定后,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明确县级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包抓一个镇,组织全县33名县级领导、104个单位的2075名干部下沉到村组一线,深入宣传生态地灾搬迁政策,围绕“往哪里搬、搬迁政策是些啥、搬下去老宅子怎么办、家里的产业咋发展”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惑,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发展账”。

    “从山里搬迁到两城三镇,群众顾虑肯定有,年轻人思想活跃,搬迁热情高涨,但老年人担心不适应城市生活,故土难离,思想顾虑较多。做群众搬迁的思想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更是个‘瓷器活儿’。”民乐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钱学燕颇有感触。

    各级政府的努力得到了山区群众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民乐县生态地灾搬迁共报名1.53万户,按照个人申请、条件复核、分级审查等程序,最后确定2022年8675户、33861人实施生态地灾搬迁。

    “不出大山,不知道在下面也能有这么多就业门路。”民乐县洪水镇老号村村民章敬才过去一直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下来,还攒不下几个钱,买新房更是想都不敢想。搬出大山天地宽,如今,章敬才一家住上了新楼房,不仅看病、上学近,找工作也方便了很多。“家门口就有很多企业、工厂,不出门就能挣钱了!”

    乐业才能安居,稳定就业是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后续工作的关键。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生产生活、就业等问题,民乐县正着眼搬迁群众“稳得住”目标,合理谋划布局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综合服务体系等各项工作,为搬迁群众顺利入住并安心生活提供坚强保障,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王晓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1月15日 03 版

黄莹:“小巷家医”守好社区健康门
朱传欣:让文化育人落地生根
甘肃省民乐县:搬出“穷窝窝” 开启新生活
专题片《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印尼语版、泰语版)开播
特殊的“荣誉勋章”
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有利于两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