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天桥”成功搭建

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跨舱段太空行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1月18日   04 版)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北京时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在中国空间站三舱齐聚天宇,‘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的高光时刻,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顺利出舱,更引人瞩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学东说。

    他告诉记者,此次出舱,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已由单舱扩展到三舱。为了方便航天员跨舱段行走,此次任务要在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之间、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之间,分别安装一个舱间连接装置,搭建起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

    李学东介绍,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长约3.2米,重16公斤;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长约2.6米,重15公斤。安装完成后,航天员可实现从实验舱到天和核心舱的行走,不再需要由机械臂临时搭桥。

    “在以往的出舱任务中,航天员都是在单舱工作,各个分系统只需围绕单舱工作即可。此次出舱实现跨舱段工作,需要三个舱段分系统之间的紧密配合——这也是空间站‘T’字构型成功在轨组装完成后三舱协同的重要体现。”李学东说。

    北京时间11月17日13时10分,陈冬、蔡旭哲完成出舱后各项准备,进行了“天桥”的安装作业。成功搭建后,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此外,航天员还解锁了问天实验舱上的全景相机,并将相机向上抬升约210毫米,使其能够俯视整个三舱的舱外环境。

    此次任务的另一大看点,就是组合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出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机械臂产品副总师高升介绍,此次中国空间站大、小机械臂首次联手,形成组合机械臂,全力支撑出舱任务顺利实施:机械臂按照地面规划,精准运动到指定位置,配合航天员完成操作任务。在整个任务中,机械臂运动精度符合要求,与航天员配合堪称完美。

    高升说,相较于只有7个自由度的大、小机械臂,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自由。

    2010年,中国空间站工程正式批准实施,仅仅过了两年,空间站机械臂研制正式立项。十余年来,空间站机械臂研制团队一步步完成了从原理样机、工程样机,从初样到正样,再到出厂、发射、在轨开展的各项任务。

    “别人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这是‘十年铸一臂’。”高升说。

    2021年,大机械臂随天和核心舱升空,承载力可达25吨,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大力士”;2022年,小机械臂随问天实验舱升空,其操作精度更高。二者各具特色,相辅相成。此次出舱任务中,大、小机械臂形成组合臂并发挥了关键作用,机械臂在空间站组合体的可达范围大幅增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1月18日 04 版

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
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跨舱段太空行走
广东:疫情防控专业志愿者上岗
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一年多 “光盘”成年轻人新时尚
各地整治疫情防控“层层加码”问题
湖北首个青创空间专项大赛举行
南宁市发放首批高校毕业生“万元就业奖励”
图片新闻
2023中国癸卯兔年金银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