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校园?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而培养他们的时代责任感?10月16日,郑州大学思政课教师周荣方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她既激动又紧张。聆听报告时,她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新问题和新思考。
去年4月,周荣方的一段讲课视频在网上“爆火”,点击量突破34亿。视频中,这位留着利落短发的“宝藏教师”哽咽着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人生不能复制,但是力量可以传承。”周荣方相信信仰和热爱的力量,在她看来,34亿数字背后反映出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伟大精神的力量,“讲焦裕禄书记等基层一线干部的故事,是一种从共情到共鸣的过程”。
2022年,周荣方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
何为“最美”?在周荣方看来,这是新时代、新青年赋予思政课教师的新使命。“思政课能给学生带来力量,同时也在给予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前行的力量,正是学生们散发出的点点荧光汇成了思政教学的星河,让我们可以带着光芒向前走”。
“让故事走进思政课堂,也让学生走进基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最好的思政教材。”10月16日上午,看到其他代表开始翻看报告中与自己行业相关的内容时,周荣方对旁边的代表说,“这一本都和我们思政课有关。”
在周荣方看来,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十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全方位的发展成就,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道道未解题得到突破,这些是最好的思政课素材。
“正是因为有了这十年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让我们讲思政课变得更有底气,让学生们更有方向。”周荣方说。
去北京之前,周荣方就在思考如何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精准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
这次北京之行,周荣方结识了很多党的二十大代表,尤其是基层代表,他们的故事让周荣方看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前行力量的一致性,同时开始萌生出“邀请基层党代表进思政课堂”的想法。
“让故事走进思政课堂,同时也让学生走进基层。”回到学校,周荣方就开始落实“行走的思政课——走进你的故事”计划。她邀请的第一位嘉宾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小燕。分享会上,郑小燕向学生们讲述着“高铁人”每天凌晨进行高铁维护的工作日常,因为共同拼搏而带来的幸福感以及家人对“高铁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普通人更能打动普通人。”在周荣方看来,来讲故事的人是党代表,也是学生身边的普通人,“郑小燕代表的工作离我们很近,每一次出行的高铁由他们维护;但她的工作又离我们很远,因为他们总在深夜零点到四点钟工作”。
刚开始,郑小燕告诉周荣方:“能让大家了解高铁人也不是全是开火车的,就挺好。”分享过程中,郑小燕和学生不断互动,周荣方看到的是学生们对社会大课堂的渴望,“基层工作者和课堂里的学生,因为渴望了解彼此而实现了双向奔赴”。
从思政课堂走进人民大会堂,又从人民大会堂走回思政课堂,周荣方希望自己的课堂能有一个新起点,她用“掌声、心声、人生”六个字概括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才能称得上全面把握。”在周荣方看来,“掌声”是要让学生去感受大会现场的盛况,进而愿意主动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声”是让学生理解“掌声”背后体现出的党和人民一起拼、一起干、一起奋斗的精神力量;“人生”则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力量最终要落实在自己的人生中。
“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是思政课的归宿。”周荣方说。
“思政课教师需要找到‘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
“人生不能复制,但是力量可以传承。”周荣方经常给学生讲中国共产党员的故事、基层一线工作者的故事,她觉得,即使人生各不相同,但幸福的人生却有共同的力量,“把力量凝练出来告诉学生,就是在引导他们明白,未来该如何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从2010年开始,周荣方就一直在寻找普通人的故事。参与社区抗疫工作、听村干部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与青年大学生聊梦想……
“只有走进基层一线,才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生和他们共同的力量。”在基层行走的过程中,周荣方发现,每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都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难题”,但更值得深思的是,每个人都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10年、20年、30年,并且把“难题”解决得很好,“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却有着一脉相承的东西”。
在河南鹤壁三家村,周荣方偶遇过一位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当村支书的女大学生张桂芳。周荣方问她,从大城市回到农村,你如何进行乡村振兴?张桂芬回答说,第一步就是要让别人看到,通过画彩绘的方式打造“彩虹村”,让大家看到我们的村子,进而带动群众增收。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三家村,道路两旁有五彩缤纷的房子、有画满多种颜色的石桥,逐渐成为“网红”拍照打卡地。
“这位姑娘的故事对学生们来说太重要了。”周荣方意识到,学生们更喜欢与自己贴近的人生,只有平凡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他们,“她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明白,即便两手空空,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走出来,并且把人生变得漂亮”。
一次又一次地去往基层,又把基层故事带回思政课堂,周荣方讲过河南省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带领村民通路通燃气的故事、河南省前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燕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故事……
在党的二十大现场听报告时,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故事也在周荣方脑海中一幕一幕地闪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学生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还有这份信仰带来的人生价值和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点让周荣方倍感振奋,在她看来,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办法,也是讲好思政课的方法,“思政课教师需要找到‘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这是引发学生共情的基本点,而恰恰基层故事就有这种力量”。
“我不仅可以告诉学生,你们要怎么做;我还会告诉学生,我是怎么做的”
“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气都是老师内心信仰的体现,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在用情在讲、用心在信”“思政课是一个丰富的大舞台,老师的思路和创意让我们获益颇多”“我以后特别想成为周老师这样有魅力的人”……在郑州大学,周荣方的思政课堂非常火爆,很多学生想尽办法“抢课”“蹭课”,甚至还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白”。
前几天,周荣方需要带领学生连续上3小时的网课,刚开始她还有点担心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课间,周荣方问学生觉得课堂效果如何,一位学生反馈说:“周老师,我们都非常喜欢听您讲课,所以应其他同学的要求,大家现在都拿喇叭放您的课,这样没选到课的同学也可以云听课了”。
玩笑之余,周荣方看到了思政课发展的未来,“如果思政课堂可以找到平衡‘讲道理’和‘青年话’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学生们会越来越喜欢听思政课”。
“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人生,还是国家的未来。”如今,周荣方讲授思政课已有15个年头,台下的学生从80后到90后,再到如今的00后,周荣方明显感觉到,思政课教学已从讲授“高高在上”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门“实用”课程。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为了更好地和00后学生“打交道”,周荣方开始尝试各种“新方法”,新媒体教学、情景剧演出、社会实践……在微博上,周荣方是话题“行走的思政课”的主持人,经常会分享自己在基层的所见所闻,如今该话题阅读量已突破3100万,她也变成了一位拥有上万名粉丝的“网红老师”。
这两年,周荣方也经常会加入社区“战”疫志愿者的队伍,并在微博记录“志愿者日记”,以参与者的视角讲述身边一线工作者的故事。在她看来,这是“行走的思政课”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关键时刻能够打动人的力量,“我不仅可以告诉学生,你们要怎么做;我还会告诉学生,我是怎么做的”。
“忙碌充实的行走,认真踏实的成长”是周荣方对自己教学生涯的评价。在她看来,思政课堂更像是向学生传递中国声音的渠道,思政课教师在国家大战大考中不能缺席,“我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产生了解基层的渴望,进而形成理解中国十年伟大成就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记不记得老师不重要,要记得老师讲过的道理”。周荣方认为,随着思政课越来越关照现实,思政课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困惑,让他们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看待人生的能力,“很多大学生面对的困惑可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阶段,因此就需要启发他们跳出当前的困难,充满力量地走向未来”。
(实习生王鋆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