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新冠肺炎感染者单日新增人数首次超过百例。这一天,27岁的高宇加入了北京市朝阳区阳性病例的院前转运专班,负责感染者的紧急转运。
这位平日里在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工作的年轻人第一次走上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短兵相接”的战场。在近20天的实战中,她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到如今已经可以独立单飞,“分秒必争”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北京本轮疫情累计感染者已经突破万人,近期每日新增也超过千例,按北京市疾控中心的表述,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面临的最艰难的疫情防控形势,尤其在朝阳区,新增病例数和高风险地区都居首位。从流调追阳、到保障感染者紧急就医,再到物资保供,年轻人成为战“疫”的中坚力量,并迅速成长。
据团朝阳区委的统计,本轮疫情中,全区基层团组织共动员青年力量参与疫情防控6518人次,成立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107支,共计2363位青年党员、团员、志愿者投身社区一线防控工作。
高宇所在的紧急转运专班,每趟出任务,一般是一名司机、一名医生,如果有高龄感染者,还会加配一名护士,通常是24小时值班、24小时备班的工作模式,但由于近期新增感染者较多,很多时候,备班的几个组也得参与转运,人手十分紧张。
让高宇感动的是,为了让她尽快熟悉感染者的转运流程,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姜楠开始时都会安排跟她一组,并自己担任司机,全程指导,而且转运之后,还会带着她“复盘”,看看这趟活儿,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高宇说,与平日里紧急救治的任务不同,专班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高效的沟通。出发前,要深入了解感染者的生命体征,有备而去;在转运的途中,要与接收医院进行细致的沟通,确保感染者等待的时间最短。
刚入职垂杨柳医院两个多月的医生杨梦戈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10月29日,她接到医院的紧急外派通知,前往隔离酒店红区医疗组开展疫情防控支援。
这也是新人杨梦戈第一次参加战“疫”。
出发之前,杨梦戈向科室前辈仔细询问了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需要准备的物品等。她还记得,科室前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有什么事儿就随时找我们,需要什么东西,随时跟我们说”。
与平时在医院病房及手术室相比,杨梦戈觉得在隔离酒店工作的难度不大,但够“熬人”。“之前在医院是满满当当地干,但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过来后很多都是第一次”。
每天,杨梦戈与护士需要到每个房间为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还要将隔离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上报指挥部,为有需求的人员进行初步诊疗等。
目前,杨梦戈进驻红区医疗组已超过20天。除日常工作外,杨梦戈和其他两名护士得保持24小时待命,在指挥部有需求时立即赶到相应点位帮助处置。
还有一些年轻人是负责“追阳”的流调志愿者。有人把他们工作的地方称为朝阳区“第44街道”。
事实上,朝阳区只有43个街道,这支流调队伍俨然成为本次战“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们平均每天拨出约500通电话,及时核实反馈人员信息。这群志愿者中,有的来自律师行业、有的来自辖区内的大学,还有的来自社会组织。
近年来,志愿者张伟进已经“解锁”了多个志愿服务“工种”:疫苗接种志愿者、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健康咨询志愿者……此次加入流调服务队,源于“老搭档”杨洁的一则邀请信息。
朝阳区电话流调青年志愿服务队领队杨洁告诉记者,11月10日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后,她邀请一起参加过多次志愿服务的张伟进加入流调队。志愿者招募过程中,杨洁还要参与物品采购、流调设备调试等工作,确保每名到岗志愿者拿到笔记本电脑、耳机等设备,并能直接通过线上平台第一时间拨出流调电话。
她说,志愿者按照早午班进行排班,根据自身空闲时间报名到岗,每天下午6点左右基本完成当天派发的流调单。
作为流调服务队领队,杨洁会再次核查所有流调单,完成收尾工作后才离开。
服务队队员何佳欣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岗就遇上了“麻烦单”。在沟通过程中,何佳欣发现对方的返京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但身份证与姓名不相符,对方在电话中产生怀疑:“你是不是骗子?”
杨洁和张伟进早已针对这类情况为新手志愿者做了相关培训。杨洁说,志愿者拨通电话后首先要告知对方自己的身份,并且对相关个人信息进行核实,如果发现不相符的情况,及时记录并反馈至平台,避免给被流调人员带来不便。
“我是医学生,以后也需要在工作中和患者沟通,这次是对我沟通能力的锻炼。”何佳欣说。
目前,北京疫情仍处于发展态势。团朝阳区委共招募了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加入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除组建“流调志愿服务队”外,还动员了115名外卖骑手进入管控区,提供物资配送服务。
北京青少年事务社工施琪告诉记者,朝阳区疫情暴发初期,团朝阳区委组建“青年保供突击队”,以“美好朝阳骑士”项目为抓手,组织动员115名来自美团、饿了么的团员骑手进入管控区提供物资配送服务,保障居家市民的日常生活。
施琪介绍,11月10日晚上9点多,她接到通知,需要在外卖“小哥”储备力量群中征集志愿者,到孙河地区支援物资配送。“大概10分钟就招募齐了。”施琪说。
“这次招募主要的侧重点是在附近(跑单)的骑手,他们更了解当地的环境和路线,在配送物资中知道最优路线。”施琪说,这次“保供突击队”的10名骑手都是第一次参与保供配送工作,“一进来就进入工作状态了”。
90后配送员李靖飞在同事的邀请下报名加入“青年保供突击队”,通过报名后简单收拾了行李,就住进了孙河地区的集中管理酒店。
比起跑单时配送的水果等物品,李靖飞介绍,突击队队员大部分时间要帮街乡工作人员分拣配送防疫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消毒水等。
在施琪看来,让骑手参与到保供队伍中,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事”。她解释,一些封管控小区或高风险地区人员购买的物资无法被送达社区,由闭环内持通行证的骑手帮忙配送。同时,涉及小区内居民有购药需求的,也由骑手统一消杀分拣后配送,确保物资及时安全送达。
这几天,新增感染者的数量仍然在不断走高,第一次走到一线抗疫战场的高宇已经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休息,她发现每个前辈都有自己保持战斗状态的小诀窍,而她也正继续学习和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