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

贺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1月29日   07 版)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立足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扩容增量,构建与壮美广西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数量和类型结构。我们必须提质增效,构建与创新型广西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

    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在教育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方面的部署,将重新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必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新部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这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方向。

    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而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具有鲜明的战略价值,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些论断和部署深刻体现了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发展规律,对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论述详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更为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不过10亿人,而我们要实现的是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从教育来说,当前我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到57.8%,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0多个百分点;在学总规模4430多万人,占世界大学生在学人口总数的20%以上,稳居全球首位。这么大规模人口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将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二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加强教育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以,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是要促进公平,二是要提高质量。

    三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中国进入现代化,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也要成为文化强国。教育就是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促进人类命运一体和平发展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教育发挥着沟通世界、交流心灵的作用,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上,中国教育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教育对外交流只会越来越频繁。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大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国际视野,培育青年学生树立起人类命运与共的意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的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高等教育是教育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扬长补短,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又要遵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促进教育资本向人才、文化、科技、创新不断转化,高质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

    一是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穷国办大教育到大国办强教育的历史转变。面向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动员、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改进党管教育、党管人才工作,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根本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是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就全国来说,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够平衡,从广西的情况来看,高校总量偏少,类型结构不优。截至2021年年底,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4%,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立足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扩容增量,构建与壮美广西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数量和类型结构。利用好国家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坚持“两极带动,多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加大南宁高教园区和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规模。此外,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合理新增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建、独立学院转设、成人高校转制、技师学院提升等多种形式,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力争实现“十四五”末全区高校数量达到100所以上的发展目标。

    三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区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南宁、桂林两地。广西目前仅一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客观上存在高等教育结构不优的问题。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促进全体人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提质增效,构建与创新型广西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要大力推进实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予点立项建设项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学位点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上予以重点倾斜政策,扩大学位点数量,提升办学层次。加强现有学位点内涵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承载能力,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完善科技领导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高校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五是主动融入区域战略。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从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建设到加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校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壮美广西的“1+1+4+3+N”目标任务,为建设繁荣富裕、团结和谐、开放包容、文明法治、宜居康寿的壮美广西目标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特别是针对广西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调整优化专业布局,部署相关学科专业。加快紧缺空白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针对性,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壮美广西”提供支撑。

    走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道路,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各项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向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1月29日 07 版

推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特质
云南安宁工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提升精神素养高度 照亮青年强企征途